浦琪寺缘

浦琪寺缘

人迹罕至小说2025-04-05 04:28:37
七米见宽青石铺成的街道,不失喧哗热闹,上扬的吆喝声,震动着这古老的小镇。只见,浦祺手持荷叶包,脸上泛出满意的笑容。想着这上好的农家猪肉,浦祺感觉自己非常地幸福。浦祺他,已在这无亲的河桥镇上,呆了近三年
七米见宽青石铺成的街道,不失喧哗热闹,上扬的吆喝声,震动着这古老的小镇。只见,浦祺手持荷叶包,脸上泛出满意的笑容。想着这上好的农家猪肉,浦祺感觉自己非常地幸福。
浦祺他,已在这无亲的河桥镇上,呆了近三年了。河桥镇可是个鱼米之乡,大部分农家植桑养蚕,人勤地丰,如世外桃源,生活自给自足。在河桥镇的临江溪边,处处有植连成片的桑树,微风过处桑叶摇曳沙沙作响。溪水绵,山色青,道是山秀则显仙,尽说水曲则有情,临江溪水环山绕弯过河桥,一派江南水乡好风光。这,清丽的江南水乡,有中山先生的〈放脚令〉正渐行渐施着……。
浦祺十二岁时丧母,没过三年,父亲又续弦在家。后娘还带来一个丫头妹子。浦祺因经常思念的自己娘亲,很难将自己融于这无母的氛围中。
三年前,一个春秀芽开的季节里,浦祺他随一个南货商人,穿竹林走乡道,乘小舟渡溪水,来到了这河桥镇上。在这里,浦祺遇上慈祥的崇显寺主持和尚,主持和尚年岁已高,精神却还矍铄。主持和尚法号裕固,是一个睿智开朗的老人。浦祺与主持和尚述之有缘,16岁的浦祺就这样随主持裕固落脚崇显寺了。
崇显寺北靠天目,对迎浅丘,山环聚水。崇显寺寺居福地,恰,好似莲座蓬生。崇显寺寺宇,香火鼎盛。在这方圆六十里,崇显寺是唯一的庙堂。
此后,在崇显寺后院,浦祺似乎成了主持裕固的孙子,爷孙俩日益情深。浦祺的到来,无疑给主持裕固带来了福音。主持多年吃素禅行,年老了,行将就木前的他,有一个夙愿,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吃上久违的肉食。
一天,河桥镇集市,主持悄悄地把浦祺唤到身边,掏出荷包拿着银元,小心地吩咐浦祺去河桥镇买肉……。聪明的浦祺知道老和尚的用意,连连点头,不动声色地下山去了。浦祺让屠夫切上两斤五花肉,并在集市上买来一只铜罐,也无暇顾及周围的新潮货色,急匆匆地赶回崇显寺外的山头,在山外的凹形林地,架铜罐燃草柴,把五花肉给煮熟了,后用摘得的荷叶将煮熟的五花肉包好,窝藏怀中,喜不自禁地赶回寺院。
浦祺进得寺内主持寝舍,就不再外出玩耍,静候着主持下禅。浦祺与裕固和尚一起香香地吃肉,每回都是裕固和尚吃肥的,浦祺吃瘦的。可怜的老裕固他已经咬不动精肉了。
三年了,离家三年的浦祺,每每在钩月悬枝的夜色里,时常会思念父亲,思念家乡。在这里,他又舍不得处于耄耋之年的裕固方丈。浦祺决心在裕固方丈有生之年一定好好陪伴他。
夜深寂静,浦祺吹灭桌案上的油灯,靠坐在临窗的床沿,眼注视着窗外的那弯钩月,心头敛起深深地自责,于父不肖啊!三年未与父亲见面,也不知家中近况如何?父亲的身体是否安泰?浦祺思忖着该回家一趟。
第二天清晨,浦祺来到裕固主持处问安,并把想回去一趟的心愿告知裕固主持,裕固应允着“啥时动身提前告知老朽”。听得方丈应允,浦祺兴奋得转身就在院内狂奔,跳跃着想用手去摘那高高的杨柳枝条,裕固主持用慈爱的目光看着这快乐的灵魂:“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我佛心中留!”
浦祺在河桥镇的集市上转悠着,回去时总不能两手空空,摸摸口袋,还有平时方丈赏得的铜钱,给阿爹、娘、妹子都带点礼物回去。
初六,这一天清晨,浦祺早早地起身,并带上裕固主持为其准备的三块大洋及十几个馒头,这十多个馒头已被裕固主持用长形布袋装好,只需浦祺在自己身上一扎,便可轻松行路了。浦祺恭手后退告别裕固主持,只见,其一离得寺院便一路狂奔,奔至河桥镇码头,见有乌蓬船点点只只在河道边停泊着,临近的乌蓬船上已坐着一些生意人和读书人。浦祺找了个角落坐好,一会儿船坐满了。船被船老大撑动了,只听,船老大吆喝着…走勒!船移水走,浦祺的心轻了些,这离弓的箭,此时,已由不得自己狂窜。
二百六十里路,浦祺在第三天正午,到了家。阿爹下地还没收工,织着布的妹子,看到浦祺回转,高兴地唤了一声:“阿哥你回来了”就没见了踪影。娘连忙开灶点火,准备给浦祺烧土制索粉。不一会儿阿爹赶了回来,身后紧随着扛着锄头的妹子。阿爹看着回转的浦祺,双脚不停地颤抖着,嘴角喃喃地自语:“回来就好,这样可以告慰你娘亲了。”浦祺离家当时,没亲口告诉阿爹,只是告诉了同族的一个小哥哥。
浦祺的回转无疑给这个家带来了欢乐。妹子告诉他:“阿爹已很长时间没见他开心过了,今天,我见到阿爹他笑了。”浦祺听后心头扬起一股融融的暖流。
浦祺看着比自已小四岁的后来妹子,忽然有一种亲生妹子的感觉,妹子长得落落大方,扎着俩小辫,鼻挺嘴小眼大。浦祺喜欢这妹子,三年前我怎没发现呢?浦祺拿出给大家的礼物,阿爹是一只玉制烟斗,娘送她蚬装油脂膏,妹子是一个精巧的蝴蝶银簪子。
妹子今年十五虚岁许配正是时候。浦祺对阿爹说先别着急,我妹子她小呢!
过了半月,浦祺要告别家人去河桥崇显寺。家人多有不舍,但,还是尊重浦祺选择,人要有义气,要知恩图报,老方丈是浦祺的恩人。浦祺走前的那个晚上,悄悄地留话给父亲,要求父亲把妹子许给他,阿爹点着头应允了浦祺。
浦祺再回崇显寺时,心已不在老方丈这儿了。浦祺似乎成熟了许多。夜深人静时,浦祺想得更多的是家里的妹子,回忆着妹子甜甜的微笑,回忆着妹子那柔顺的纤手在布机上滑动,在村子里妹子有一个雅号叫“槛里美人”。只因,妹子小时候没裹过足。妹子,哥哥我就是忘不了你。过不了半年,寺院的主持工作,也交由裕固主持得意弟子“普”字辈的普有管理。
浦祺也没了往日的天纯,许多种种,此时的浦祺就似昨日黄花,不再讨人喜爱。年老的裕固主持,被寺院安排照顾得妥妥贴贴。浦祺已成了多余的人。浦祺向裕固方丈辞行,并答应每年都会来看裕固方丈一次。裕固方丈同意他的请求。
浦祺回家乡一年后,就与妹子完婚。新婚的夜晚,浦祺与妹子四目对着……看着妹子头上插着的他自选的银簪子,浦祺更是无限欢喜。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