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云人物马云带给我的思考
早知道阿里巴巴有个传奇人物,但始终不知道这个人是何许人也。不久前,在图书馆的报刊阅览室里看到《中国青年》这本杂志,终于找到了答案,这个人原来叫马云。马云来自农村,三次高考都落榜了,最终考入一所师范学院
早知道阿里巴巴有个传奇人物,但始终不知道这个人是何许人也。不久前,在图书馆的报刊阅览室里看到《中国青年》这本杂志,终于找到了答案,这个人原来叫马云。马云来自农村,三次高考都落榜了,最终考入一所师范学院,毕业后当过英语老师,成立过翻译社,买小商品做过商人。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与网络这个虚拟环境结缘了,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作者将马云的故事细细道来,文中我了解到关于马云创业的全过程,字里行间给我带来一次又一次的心灵冲击,让我在感受马云的人格魅力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疑问,长江大学为什么出不了马云?马云他成功的关键是什么?马云与当今冠以“天之骄子”的我们比较有何不同?目前就业形势如此紧张,我们该怎么办?一系列的疑问让我陷入了思考……
按照当时的条件,一个师范专业出来的学生无论从思想上还是从社会的认知度上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和名牌高校的学生相比的。按道理,名牌院校的学生更有前瞻性,但为什么独有他能够将思考放在当时正在兴起的网络上?不是学识的原因,不是前瞻性的原因,更不是说马云有先天的预知未来的能力,而是机遇与马云的自身内在精神的使然。
坚强不过马云。复读三次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讲都算是一件难事,可以想见,当时高考过三次的马云,内心是如何的坚持;身处农村家庭的他为了生活每天为一家印刷厂踩着三轮车送书,少不了生活的辛酸对马云的打磨;没有数学头脑的他为了考到好分数,硬是将所有的数学公式记了下来;成立翻译社的时候,月收入700的他房租就要了2000……相比之下,时下的青年要幸运很多,生活靠父母,从小无忧无虑,以后的路有父母和亲人铺着,毕业之后更不想下基层,遇到大点的挫折就接受不了。目前就业形势很紧张,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尽管国家有“三支一扶”的优惠政策,但我们依然选择高薪就业,基层不去,薪水低的公司不去,有点体力活的单位不去,不喜欢的不去。选择优越的工作环境固然不错,但面对“人多肉少”的形势,还一味追求高薪高职显然不可能。
耐劳不过马云。工作上兢兢业业,每天的时间都排得满满的,为了注册有着有着阿拉伯神秘色彩的阿里巴巴域名,马云与一位加拿大商人周旋了八年。换做是我们,我们会有这样的毅力为一个域名花8年的时间吗?我想很多人不会。只有外表的华丽只能当作装饰,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只有那些经得起考验的才会成为中流砥柱。
承压不过马云。由于前期的决策失误,阿里巴巴陷入了高危机的状态,按照当时的情况,阿里巴巴顶多只能支撑半年,作为阿里巴巴的领军人物,马云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创新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不变的话题,没有创新就没有一个企业的未来。马云之所以能够卷土重来,就在于他的创新性思考,独创了“诚信通”的网上交易平台,及时做好调整,面对巨大的压力迎难而上。为何国家鼓励学生参与创新研究,为何学校还要花大力气参与“挑战杯”的比赛,原因不言而喻,创新精神不仅仅在这个时代很需要,也是我们当前缺乏和必须得培养的内在品质之一。
机遇不过马云。当时的网络市场还是个未知数,究竟是成是败,谁都说不清楚,但在马云仅仅6分钟的说词后,就拿到了2000美元的风险投资。有人说,抓住了机遇就等于抓住了成功,马云的神话似乎更加印证了这一点。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机遇来了,你却没有把握好,就是你自身的原因了。
为什么有人说,就业严峻不是就业问题,而是就业质量问题。原因就在目前的大学生不想吃苦,不想下基层,人人都想做白领。可是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承受压力的精神,不会把握机遇的能力,我们如何能够经受住激烈的应聘竞争,如何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取胜,又如何能够让自己所在的单位发展下去。
从马云的身上,我看到到的不仅仅是马云成功的经商经验、个人魅力,还有他的坚毅品质对于大学生成才的价值。有人说,每个时代都有着这个时代特有的内容,马云的那个年代已经过去,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没有可比性。诚然,时代不同,人们的思想会发生变化,但是从历史的角度看,不论任何一个时代,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创新精神就不会有发展,就没有将来,更何况,这两种精神是不分时代和地域的。
作为还没有毕业的在校大学生,目前的就业危机不能成为自己选择堕落的借口,更应该作为我们面对未来就业做好准备的源动力,不单单只是了解它、关注它,更应该了解自己,针对自己的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这样,当真正“狼来了”的故事发生了的时候,无论任何时候我们都能够防微杜渐,度过难关。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