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之殇拷问政府民心落于何处?

11月16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幼儿园接送校车被撞,事故当场造成18名幼儿死亡,司机和幼儿园老师死亡,剩下的44名幼儿,危重2人,重伤10人,轻伤32人...
杂文 2025-04-04 0

男人,你愿意为婚外情付出多少

一日和一女网友聊天,女友大诉其苦,说她心情差极了。问其原因,原来是一网友要她做他的情人,并曰开房之事,说是如果同意,路费、开房费他全包了!女友一再追问我,她在网...
杂文 2025-04-04 0

我的三十而立

我既没怒发冲冠,也没抬望眼,仰天长啸,就这么,,静悄悄,扭捏的来到三十的门前了。怎么就三十了呢,这话扔在风里有幽幽的味道,还想在门外徘徊,可是被岁月的巨掌一下推...
杂文 2025-04-04 0

灿烂的明珠——论电影《阿诗玛》

在美丽的云南,彝族撒尼人的故乡,一直流传着阿诗玛的故事,长篇叙事诗《阿诗玛》讲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悲剧。在改编成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片《阿斯玛》...
杂文 2025-04-04 0

致即将高考的你

我已不记得我们有多久没有联系了,甚至我都有点淡忘你是一个即将的高考的孩子。或许,现在我写的东西你将看不到,不知道,或许看到后会表示怀疑和愤怒。一切都无所谓,只是...
杂文 2025-04-04 0

图书馆员的日常工作及其重要性

图书馆的日常工作的表面形态是读者来来往往,借借还还,在图书馆的最前线与读者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图书馆员,这个工作因为琐碎、细小,微弱,似乎没有什么技术性,因此经常被...
杂文 2025-04-04 0

《古诗十九首》中生之短暂的无常感

汉代是人的生命意识开始觉醒的时期,个人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面对短暂而有限的人生与广阔无限的宇宙,人们开始对生命的渺小而哀叹。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指出...
杂文 2025-04-04 0

“办公室政治”的根“潜伏”在何处?

电视剧《潜伏》的热播也在网上引起了热议,数以万计的帖子中,有一个主题占了主流——“办公室政治”。网民从剧中错综复杂的敌我关系、笑里藏刀的权谋争斗中总结出了一套详...
杂文 2025-04-03 0

震撼,为此陌生的爱

《有一种爱我们还很陌生》,初看这篇文章,我感到万分惊讶,原来,还有这样的一种爱!或许我们都习惯了为受害者而悲伤,,为施害者而愤怒,却独独忘记了,施害者也是一个受...
杂文 2025-04-03 0

凄美的林黛玉谁敢娶

大家知道林黛玉是世界名著《红楼梦》的第一女主角,她是小说里面的人物,但是把她若置身于现在的现实生活中会怎么样呢?最近从吴淡如的《爱情,不是得到就是学到》一文中看...
杂文 2025-04-03 0

岂可因“人之常情”而“近水楼台”?

据新华社报道,网络上一则名为《曝60来位温州市交通系统干部家属被“内部招聘”,打造温州“世袭局”》的帖子引发网民关注。帖子爆料,浙江温州公路管理处9年来吸纳领导...
杂文 2025-04-03 0

安全事故与效益创造

今年的六月份是全国第六个安全生产月,是所谓的“六六大顺”,主题定为“综合治理、保障平安”。中国人素来都认为人命关天,所以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是得到大众认可的,可是...
杂文 2025-04-02 0

多一分理解,加一倍努力

读完德江人民论坛网《县长重视信访工作,民生问题获解决》(以下简称《县长重视》)一文,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4月1日,将邮箱中收到的《新角乡村公路事故频发,三村...
杂文 2025-04-02 0

一见钟情的犒赏

足月的掷笔如同放空气的皮球。气是断不能猛然再提起的。只是接连两天的秋雨惹得心底实在痒痒。想与不想,动或不动,仿佛都成了此生莫大的煎熬。麦家有言:写东西像谈恋爱,...
杂文 2025-04-02 0

人间随处有乘除

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这是清代名臣曾国藩写给他的弟弟曾国荃的诗。南怀瑾发表于读者第三期的文章中,详细介绍了曾国藩写这首...
杂文 2025-04-02 0

聪明的女人最美

英语里面有句谚语叫“Beautyisskindeep”,说的是美只有皮肤那么薄,当然是容颜的美丽,外在美。年轻时的美也年轻,宛若花看半开,酒醉微醺,怎看都美。然...
杂文 2025-04-01 0

笑谈央视主持李咏

刚有报道曰央视主持李咏身价“仍值3。9亿”,蝉联国内最有价值男主持名号,一些为菜场猪肉价长期居高不下而气恼且喜欢李咏节目的主妇们大惊小怪地惊叹不已,她们很市侩地...
杂文 2025-03-31 0

心系中华,可歌可泣

金色的秋天,一个令人思想活跃,感情饱满的美丽季节,一个收获的季节。在这大喜大悲的2008年,在这个金秋,我校名誉教授、以豪情奔放著称的闻名港澳和内地的爱国主义诗...
杂文 2025-03-31 0

乞讨者:城市的疮疤

打我从上学那天开始,父亲就百般叮嘱我要有出息,走出农村,因为农村的人愚昧麻木落后,有的就像一堆垃圾。在成长中,我渐渐地认识到了父亲观点的正确性。于是,我不停地学...
杂文 2025-03-31 0

我读《伤逝》有感

我读了鲁迅先生的《伤逝》,心久久被一种无法名状的悲哀纠缠着,这说不清的情绪,也许是为可怜的子君缅怀,也许是在极力让自己排除掉内心对涓生的偏见。究竟是社会这个大背...
杂文 2025-03-3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