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文字规范论

言语文字规范论

本秩杂文2025-04-22 09:32:42
今者闲暇之余,顿觉吾有一毛病,抑或可称之为习惯。吾每于提笔行文之时,多用“之乎者也”之类,如称其为古文言多有过之,以其并不有言简意丰、一字多蕴之功。退而次之,或可曰半文言。究其所以如此,自以为受古人所
今者闲暇之余,顿觉吾有一毛病,抑或可称之为习惯。吾每于提笔行文之时,多用“之乎者也”之类,如称其为古文言多有过之,以其并不有言简意丰、一字多蕴之功。退而次之,或可曰半文言。究其所以如此,自以为受古人所著白话文如《水浒传》、《红楼梦》等古典佳作之渐染浸濡。因此种言语句式,有如神思奇想、通灵之感,随便而来,不可呼之即出,尚非吾所能从心所欲、运用自如。故犹徒有绝世神器而不知其施用之法门要诀,惋惜懊恼之情竟不能自已。
盖依类象形,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谓之字;卒脱口而出,谓之言语。言语文字乃通人晓理,表情达意之用,如桥栋,如亭阶、如户枢。然桥、阶、门窗之类尔皆不可不有规制格式,须沿理而有样有范可依。弗若矣,则两相滞涩,言无以达意,情无以能表。是故一言以蔽之,无有规矩不成方圆。于己而言,吾爱古文,并效其法而拟之,然吾岂不知行文体式须有规范分寸耶?所以己之行文异处,甚病矣,憾不能止,唯愿敏之慎之。
吾,加冠之齿矣,乃初出茅庐而如食肉之鄙人。然,虽不擅口头言谈,而喜好静思细悟,吾每涉足于街头,多见酒肆衣坊招牌之精彩纷呈,如泊居易之旅社、一丝不苟之理发店,诸如此类做法,颇为惹目,乃市贾商贩为招引来客之利。由之,我辈可知中化文化之博大,语言艺术之精湛,亦可见店家广告一语双关之绝妙。然吾又多见其有谬矣,如“装簧”之“簧”,本为“潢”,可见此店主非彼店主文才水平之高也。故此等通假、双关之现象,宜分而待之,须切记尔。再者,电影书籍之中,多有误语谬字,如“拔冗而来”之“拔”,当作“拨”。又如字音之病,如阜阳之“阜”,虽其原本为(fu4),于此当读(fu3),以其依地方之乡音,且按国家文字读音之标准,而人多读(fu4),故此易犯而须深慎之矣。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我中华泱泱大国历六十二华诞,数十载革新,日新月异,已非曩年曩月之中华。然者,天下人皆知欲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须以增益文化科技之实力为重任。语言恰为文化之重要。我华夏五十六民族,数十省,各区各地,皆有族语乡音。故有识之士已提出宜遍及普通标准话于各地。其然耶?其不然耶?使其推而广之,利在各民族各地区之沟通;利在我中华民族之团结。然其不利各民族各地区之个文化之保存、之发展。所以,此犹矛与盾,相互对立而反斥。愚以为有司须双管齐下,有主有仆,幸而施劳有功,处理得当。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