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型社会”试验区,贵在勇于试验
据湖北省媒体最新报道,从北京回武汉创业的武汉汉南人杨秀峰,没料到自己竟在家乡被认定为“外地人”,并被管理部门不停地要求办理暂住证。没有身份认同的他,日前辞退了公司30多名员工,同时对投资汉南区的项目也
据湖北省媒体最新报道,从北京回武汉创业的武汉汉南人杨秀峰,没料到自己竟在家乡被认定为“外地人”,并被管理部门不停地要求办理暂住证。没有身份认同的他,日前辞退了公司30多名员工,同时对投资汉南区的项目也开始犹豫起来。一个在北京打拼10年的武汉人,回汉创业却遭遇意外的身份尴尬:只因户口所在地是汉南而不是武汉市区,居然被认定不是“武汉人”!
远城区居民到中心城区要办理暂住证,这一规定制定于13年前。13年来,武汉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融合加快;武汉城市圈成为国家级“两型”综合改革试验区,其重要使命之一就是鼓励大胆试验,率先突破,探索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社区和民警照10多年前的旧章办事,8次催办暂住证,看似没错,但却反映出他们根本没有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概念,甚至未能正视杨秀峰“憋气”的原因,并将杨秀峰提出的问题及时向上反映以期解决,最终冷了回乡创业者的心。
这件事如果发生在几年前,人们不会引以为奇,但发生在武汉城市圈进行“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今天,确实有些令人不解。
毋庸讳言,暂住证只是武汉城市圈的一个“卡点”。“身份尴尬”事件,给我们提出了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从制度层面看,武汉城市圈各级政府目前有多少制度、规定和进行“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不相符合?能否尽快改变?二是从执行层面看,原有的制度规定与中央最新的政策精神明显不相适合时,执行部门或人员能否主动按中央最新的政策精神,变通执行现行规定?
武汉城市圈作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关键词之一就是试验。或者说,国家这次设立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以往的深圳、浦东特区不同,没有给“真金实银”的优惠政策,也没有特殊项目支持,只是给了我们一个优先试验权。可不要小看这个优先试验权,这是给了我们大胆探索、大胆创新的平台,给了我们一个展现智慧、勇气的舞台。
“两型社会”试验区,贵在勇于试验。给我们优先试验权,比单独给一个政策更好。因为在符合“两型社会”建设方向的前提下,每一个领域都可以创新。这也就是说,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我们都有机遇。
事实说明,我们过去缺少的不是资源,不是政策,而是敢闯、敢试的决心与勇气。
不少兄弟省市,自然条件并不比我们强,但敢闯、敢试,结果发展得比我们快。例如浙江,他们发展经济的经验令人深省:不产木头的地方,却有全国最大的木条产业;没有羊毛的地方,却有称雄国内的羊毛衫市场;300多个没有资源依托的条块状产业群却能“无中生有”,在市场上做大做强。
浙江省的经济为什么发展那么快?有专家指出,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发展无禁区”,鼓励“创业不设门槛,先发展后规范”,因而从上到下都有敢闯、敢试的精神,带来了“草根经济”、“狼群经济”的繁荣。
应该说,近年来我省在解除束缚经济发展的条条框框方面有所突破,比如,民营资本要开客运公司,工商要求先办运输许可证再发执照,而交管部门则规定先办营业执照再办运输许可证。怎么办?有关部门改掉旧规定,先发照后审批。
还有,申办企业,以前同一地点不能注册两家以上企业。面对一套房子内冒出的几家公司,办不办?放宽场所登记限制,允许经过物理分割的同一法定地址注册多家企业……
显然,湖北这些有利于创业的举措,都是在搬掉不合时宜的旧规定,撤除阻碍创业的藩篱。
只是,我们迈步的速度,与瞬息万变的时代相比,与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内在要求相比,还是太慢了……
“两型社会”试验区,贵在勇于试验!在推进“两型社会”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中,要特别强调发扬敢闯敢试的精神。
敢闯敢试,敢做敢为,其实就是鼓励改革者要有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既然是探索,是试验,就难免失误或失败,因此要特别提倡允许失败、宽容失误,这样才能形成鼓励干事创业、探索创新的氛围,才能帮助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干部脱颖而出。如果敢闯敢试,敢做敢为和允许失败、宽容失误蔚成风气,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