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如,写在真实背后的倔强

张纯如,写在真实背后的倔强

丹霜杂文2025-04-16 10:47:46
好像是谁说的,我已经忘记了,那原话是有怕鬼的就有不信邪的。这句话虽然粗浅,却很形象地写出了中国人骨头里的一个优良基因,那就是倔强。我一直都相信,中国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明白变通的人种,明的不行就来暗的,马
好像是谁说的,我已经忘记了,那原话是有怕鬼的就有不信邪的。
这句话虽然粗浅,却很形象地写出了中国人骨头里的一个优良基因,那就是倔强。
我一直都相信,中国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明白变通的人种,明的不行就来暗的,马路不让走就从小巷溜达,所有的一切,好的理解就是中国人很稳定,很聪明,坏的理解就是没有骨头。还是那句话,有怕鬼的就有不信邪的,有变通,当然就会有那种很血性的人出来。
张纯如,就是这样一个很有血性的女子。
最初知道这个人的存在,是因为在报纸上看见了连篇累牍写她的死,那个时候,用鲁迅的话来说是大家很热闹了一阵子。热闹之后,就像曾经的所有事情一样,给人们忘却了。
从这里,你不难发现,中国人实在是个很容易忘记事情的人种。这种忘记事情的本事让我们的伤疤好得很快,看看现在的南京,不是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吗?可是纯如,这个有着书香气名字的女人,却写出了一本英语书,告诉全世界,中国的南京,现在车水马龙的南京,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大屠杀。
不但如此,她还用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晨动的书名《被遗忘的屠杀》,我还没有看书,不知道她的被遗忘是指世界还是中国,也许都有,但就凭这个名字,我仿佛就能看见那个痛苦的女子倔强的眼光。
是的,是痛苦。每个经历过南京大屠杀或者真正走近那些曾经的往事的人们,没有不痛苦的。这样的书我看过很多,很多。大家写书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谴责就是反思,可她的目的好像并不如此,我浏览过目录,她写到了那些幸存者的命运。
说到幸存者,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看过的一个小豆腐块里写的报道,说是曾经有一个老人,是个慰安妇幸存者,因为被村子里人说不干净,孤独住在老牛棚里。每年,只有在那些中国人大家想起了是回顾历史的时候,是该做个节目博取收视率的时候才会有很多人来家,才会被村里干部打扮一下见人。最后,慰安妇死掉了一个星期都没有人知道,还是他的远方亲戚处于礼貌去拜望的时候才发现她死在牛棚里。
我不想谴责谁,我想,张写到这些,也应该是希望改善多余谴责吧。
处于好奇,我对比过国内作家和张纯如关于同样一个题材写作的序言。国内作家的写作目的很明确,希望能够作为谁谁的资料,铁证如山,然后是谴责。而张纯如,很直接地说,我写这个就是要告诉全世界,日本曾经在中国做过什么,人们不知道的南京大屠杀到底是怎样的。
在张的行文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悲怆和绝望,她的序言让我有种落在了37年南京的感觉。
我不知道张为什么要死,或许就连她的死都带着那种倔强,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子?我翻开了她的照片,也寻找过所有关于这个女子的资料,不为什么,只因为觉得她了不起。
一个华裔女人,在如花一样的外表下,吟唱的,居然是这么沉重的歌曲,那些在黄土里沉默的冤魂,是不是应该安慰?我不知道,回过头看着暮色苍茫的天空,我能够看见的,只有张纯如和她写在真实背后的倔强,像针,刺痛了我。
国人呢,想必早就忘记了吧。
忘记了也好,毕竟像张这些倔强写作,最后把生命写丢掉的结局只是悲壮,或者,还有些须的让人莫名其妙。信笔写到这里,心里涌动的,只有那份写在真实里的倔强还有不尽的悲哀,清醒者的悲哀。
也许,只有死,才能真正解脱。但愿张能够得到她希望的,永远的安宁。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