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尽狂沙始到金

吹尽狂沙始到金

树蕨杂文2025-03-27 21:29:04
2009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陈东霞女士的散文集《灵魂的感觉》。文集中所收文章,是她多年笔耕的积累,是她心灵的感受、爱憎的体现和对生命的感悟。她的散文,仿佛是山间一道清澈的溪水,缓缓流进人的心田
2009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陈东霞女士的散文集《灵魂的感觉》。文集中所收文章,是她多年笔耕的积累,是她心灵的感受、爱憎的体现和对生命的感悟。
她的散文,仿佛是山间一道清澈的溪水,缓缓流进人的心田。她的散文,没有晦涩难懂的词句,没有惊世骇俗的场面,但却是一道道精神快餐,又如一叶叶扁舟,带你进入看似平静却波涛汹涌的精神世界和深不可测的灵魂深处;带你直面人生,直面心灵。
陈东霞曾是一名普通工人,现在来安县某事业单位工作。一个平凡的职业女性,既要工作,又要兼顾女儿、妻子、母亲等众多角色,边工作生活,边读书写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她把所写文章结集出版,实属不易。
我认识陈东霞,是在二十年多年前那个生活贫乏的年代,那时的小县城居住条件很差,她和爱人住在我们单位一间低矮、简陋的平房里。她晚上经常看书,为了使灯光不影响爱人的睡眠,她常常用报纸把台灯罩住。可见她当时的读书环境是非常艰苦的,但她没有放弃。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初周围几个爱好文学的青年,早已被忙碌的工作,世俗的生活所淹没,而她却一直坚守在文学这条渐趋狭窄的小道上。
《客厅里的一幅画》道出了她的坚守:“它是一块领地,一块保留心灵纯净的领地。它引领我在自然的景色里,体会到人类对超过物质之上的大自然的追寻。”
尽管小县城的生活是单调的,物质是匮乏的,但她的精神世界,广大无边。她与文友的交流,可以跨越地域,跨越时空,在青藏高原、在凤凰小城、在旅途之中??????
她在《细碎的手机短信》中说:“在我的生活当中,朋友不多,文友却不少。”而且,“我的这些可敬可爱的文友们,他们才华横溢,灵魂纯洁。他们发出或回复的每一条短信,都干干净净的让人不舍删去。那些珍珠般美丽的文字,那些高贵的思想情怀,对于我来说,是多么重要的精神依靠和感情储备。”
她的世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当下社会,人生有此境界,足矣!
我曾在那座贫困落后的小县城里工作、生活了将近六年。我对那里的人文、社会环境是非常了解的。
朋友也好,同事也好,除了吃饭、喝酒,就是打牌、打麻将。除此之外,似乎没有什么可以作为人际交往的。而平头百姓整日为生存奔波,即使有点闲暇,也都麻木了,也都被周围街坊邻里的一片麻将声侵扰着,进而近墨者黑。
人们浮躁、趋利、浑浑噩噩,谁能坐的下身,静的下心来读书、写作?
当商品大潮来临,文学大潮退去的时候,陈东霞仍坚守着一份清贫,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坚守着仁爱的心灵、厚重的感情和珍贵的生活。正如她的散文《记忆留在北京》。
她把“记忆留在北京”,回来即给父母上课,让父母像“一对火种,燃烧,发挥余热。”她把“记忆留在北京”,回来后的“思绪比开往春天的地铁还要长。”为的是将来更勇敢的直面沉甸甸的现实生活,树立更坚定创作的信心。她也更懂得了“学会珍惜家人、朋友、同事,珍惜大好时光和笔下每一行文字。”
她善于写自己的心灵体验,《多买一个瓜,好让瓜农早回家》、《我们的世道人心和温暖人情》、《旧恩难忘的人》等等,无不体现了她人性的光辉。
可以想象,在陈东霞过往的岁月里,面对身不由己的社会环境,面对文学的退潮,她是寂寞的。正如她在文章中所说“生活是喧哗的,而内心和精神深处却常常是寂寞的。”她不打麻将,因此没有牌友;她不逛街,不善女红,因此少了许多崇尚时尚生活的姐妹。但她博览群书,热爱生活。她把对生活的理解,对生命的感悟,对家庭的热爱,对弱者的同情,对文学的执着和对人生的不悔,等等的一切,都倾注在笔端,她用文字表达这一切,她的境界却又是不一样的。
汪曾祺说:“寂寞是一种境界,一种很美的境界。”她是在享受寂寞,享受美的境界。她把寂寞的时光,变成了优美的文字,她用文章,铸就了一个女人纯美、朴实的心灵世界。忙碌的工作,世俗的生活,没有摧垮她的意志;恶劣的环境,世事的喧闹、浮华,没有沾污她那一方心灵的净土。
她在她自己的那一方净土上辛勤的耕耘着。文章源源不断的在《萌芽》、《散文百家》、《中华散文》、《工人日报》、《扬子晚报》等省内外众多报刊杂志上发表。并形成了她自己朴实的散文风格。她的多篇散文曾经获奖。散文《婆婆的家事》曾获得以母爱为主题的《漂母杯》全国散文大赛三等奖。
我是一个文学的门外汉,谈她的散文,我只能蜻蜓点水,连粗浅也算不上。我是完全被她对文学的真诚和执着所感动;被她内心世界的宁静所折服。因为我曾经知晓她的生存状态,了解她的生活范围和环境,所以我更能贴近她真实的灵魂世界。
我觉得她是一个热爱生活、心地善良、宽容的女性,一个坚韧、刚直的人,一个朴实、幽默的作家,一个耕耘不止的劳作者,一个顽强的散文创作的追求者。而我读她的散文集《灵魂的感觉》,也仿佛经历了一次美的旅程,仿佛触动了一次心灵的震撼,更是接受了一场思想品德的教育。我的灵魂得到了净化,我的心灵世界得到了升华。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们希望陈东霞能够写出更多、更好、更美的作品,我们也相信她能为我们的和谐社会,贡献出更多、更好、更美的作品。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