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市静思

闹市静思

敲诈散文2025-03-21 05:26:03
我已是闹市里的常住民,早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城里人”,亦早早把“乡下人”的爱妻也弄成了“城里人”,且已生子成器。全家人都有了固定职业即“铁饭碗”的收入,有了舒适的居住楼屋,有了出行方便的小汽车,电视、冰
我已是闹市里的常住民,早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城里人”,亦早早把“乡下人”的爱妻也弄成了“城里人”,且已生子成器。全家人都有了固定职业即“铁饭碗”的收入,有了舒适的居住楼屋,有了出行方便的小汽车,电视、冰箱、洗衣机、电脑、手机等日常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不再为因离不开农村进不了城市而忧愁,也不再为如何从“乡下人”变成“城里人”而烦恼,更不必再为捉襟见肘的生活而抓耳挠腮。这也许是许许多多“乡下人”所向往的生活目标。可每当我闲暇静思时,总还是有丝丝惆怅和不安——
当我忙完案头事务,独自坐在桌前,捧起茶杯,望着窗外,远眺那被阳光照射,泛着光闪,林林总总的高楼大厦时,就会忽而想起远处那被它遮挡了的高山——山峦起伏,沟壑叠嶂;悬崖峭壁,怪石林立;瀑布倒挂,飞舞龙蛇;溪流纵横,水声潺潺;古树林木,郁郁葱葱;猎兽出没,鸟语花香……那令人陶醉的景象。就会忽而想起那被它湮没了的绿树花草——枝繁叶茂,绿树成荫;葱茏草地,芬芳四溢;花开时节,姹紫嫣红;既装点了闹市,又清洗了人们的心肺。就会忽而想起那被它覆盖了的黄土地——春天,绿油油的禾苗,就像是一望无际的青纱帐,在微风的吹拂下,波浪起伏,给人以心旷神怡;夏天,浓绿的庄稼,含苞待放,吸收阳光雨露,极尽滋养着果实;秋天,稻菽千重,麦浪翻滚,泛着金黄,万里飘香,让人喜上眉梢;冬天,田间植物,落叶尽扫,黄色土地,无限裸露,空旷无垠,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当我举目遥望天际时,看到的是鸭蛋色即青中含绿和白里透蓝的天,既不清澈,也不鲜明,头顶上的空天还稍稍有些蓝绿,而越往周边,越是青、绿、白三色不分,且接地那遭,简直就是灰蒙蒙的一种说不出的色。此时,我会忽而想起远离闹市的乡间尤其是山里的天——蓝天,清澈的看得很远很远,白天的太阳,金灿灿的,光芒四射,边棱分明;晚间的月亮,弯似月牙,圆似银盘,清澈透明;高空中飞行的飞机,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只只银燕在空中飞舞;那翱翔的大雁和天鹅,“咕咕咕”的叫着,划破长空。这碧空蓝天,真乃令人神清气爽。
当我打开窗门的一刹那,却总是有那么一股令鼻腔不畅又令喉咙瘙痒的浑浊空气扑面而来,吸进肺里,得哽咽一下才能呼出,有人说“这是汽车的尾气”,也有人说“这是工厂的排烟”,还有人说“这是酒店餐饮店排出的油气”,更有人说“这是空调排换的室内浊风”,种种说辞,应该都有道理,但准确的说,这应该是闹市中被污染了的空气。此时,我会忽而想起远离闹市的山野乡村的空气——清新舒畅,无论你走进村寨还是田间山林,你吸进每一口气,都会顺畅的通过你的鼻孔或咽喉到气管,再经肺部加工沿着原路呼出,从不发生梗塞,那种舒爽简直就像走进了氧吧。
当我夜深准备入睡时,总会听到室外那汽车的轰鸣声和偶尔尖叫的喇叭声,也总会听到街上行人喧闹的噪声。即使我关闭了门窗,这刺耳的噪音也会穿过门窗的缝隙,送进我的耳中,撩拨我的大脑神经。这时,我会忽而想起乡下农村的夜——夜深人静,除了偶尔听到蛐蛐、蝈蝈“唧唧喳喳”的求偶声,和猫捉老鼠的“嘶哑”声,以及被声响惊扰的狗吠声,再也听不到外界的任何声响,只有从双耳中发出“咕咚咕咚”血液流动的低沉脉搏声。那静静的夜晚,极易把人们送入梦乡。
有时闲暇,我偶尔会静思——农村如能像城市,人们有楼屋,有汽车,有工作,有娱乐,有医院,有学校,有超市,有酒店,有各种娱乐、体育健康设施……“城市人”如能像农村“乡下人”那样,可以享受蓝蓝的天,青青的山,绿绿的水,静静的夜,新鲜的空气……岂不乐哉!
现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化,各国所走经济社会发展的路不同。但都在运用城市化建设的举动,建设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卫星城市,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城市,把“乡下人”变成“城里人”,以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虽是发展中国家,但新中国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选择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其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和提高。这真乃国人之幸事。
人们追求幸福无止境,经济社会发展亦无终结。故此,中央领导集体引领国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改革发展,勇于实施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这无疑是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福音,值得庆幸!
在庆幸之余,我又会静思——在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城市化建设中,建设者们如能使山常青,水常绿,天常蓝,气常新,那将是老的和新的“城市人”的最大福祉也!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