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呵!我的母亲
窗外有雨,愁人的秋季,不是伤离别,也无关风月,只因为对人生有了生死的感悟,添了愁绪。母亲九十高龄,身体渐渐羸弱,腿脚不灵便了,出门一道长长的石阶,儿女携扶着已上下难行;一口牙齿多换了,仍不能自如咀嚼;
窗外有雨,愁人的秋季,不是伤离别,也无关风月,只因为对人生有了生死的感悟,添了愁绪。母亲九十高龄,身体渐渐羸弱,腿脚不灵便了,出门一道长长的石阶,儿女携扶着已上下难行;一口牙齿多换了,仍不能自如咀嚼;读报、看电视原是她每日的消遣,如今也因视力的减退,少了兴趣。
八月生意清淡时,我对与兄弟一起居住的母亲许诺,一周至少去探视三次,陪了她步行在家门前那条不长的街上散步。牵了母亲的手,走走停停,还不时选择人行道、天桥旁的台阶歇歇脚,与母亲顽笑谓之“放风”。九、十月生意忙碌了,晨时五更起,暮时黄昏打烊,很累的,回到家恨不得与床为伴,与母亲一起“放风”的时间少了。心有愧然,却被现实所缚,无可奈何得很。
父亲走了有八年了,与母亲朝夕相处六、七十年光阴,父亲的离世让我很为母亲担心,怕她会因孤独而滋生消极,失去人生快乐。所幸这八年来,母亲在儿孙绕膝相伴下,过得倒也未见有何不快,对父亲的怀念也从不见人前念叨。也就最近这两年,忽见母亲一头霜染的白发,陡增我的伤感。
母亲年轻时很辛劳的,早出晚归的劳作,夜深还守着嗷嗷待哺的六个子女替人织毛衣。一件毛衣一块五毛钱,在那时可是一笔不容小觑的收入,一家人油盐柴米均在其中。母亲在七十时,眼睛就有了见风落泪的疾病,与那时熬夜织毛衣不无关系啊!
十一月中旬,母亲九十寿辰,子女聚齐了,母亲却坚决地表示不愿摆酒做寿。我早就听母亲讲,男不做九,女不做十,说有减寿的忌讳。母亲寿辰那天也就依了她的愿望。可我一直心揣不安,总觉是母亲察觉到我最近两年生意的不景气,母亲的执拗定是为了减清我的负担。九十的老母还在为儿女忧虑,这怎能让我心安?
母亲身体虽日渐羸弱,思维却十分清醒,我每次去探视母亲,必问:生意,如何?母亲的好些老友,或已跨鹤西去,或卧床不起,更有几位早已神智不清,每每去探望,问:认得我么?答复多半张冠李戴。
古姨是母亲的老友,旧时麻将桌上酣战不休的对手,三十年前因为经济纠纷还对薄过公堂,如今风烛残年,记忆全无。母亲叫小弟用轮椅推上二十七楼去看望老友,相见唏嘘,除了麻将尚有一丝记忆,几十年的恩怨已化为乌有。
父亲走时,就对生命的来去有了认识。虽说这是客观存在,一旦涉及到自己的亲人,那种悲伤实在难以述说,联想到母亲,心里好是恻然。
窗外有雨,淅淅沥沥不见停歇,拨了电话问候母亲添衣否?对着电话偌大的声音,母亲依旧不知所云,而答非所问。俗话说:老人耳聋添寿。其实是说,老人听不见人们说什么,也就少了许多操心。但我还是希望我的母亲耳聪眼明,生活于她应有更多的乐趣。
伤秋愁绪,也就说说,必定母亲已年迈。人说七十古来稀,母亲九十了,能多陪母亲一天是一天,常与母亲“放风”在家门前那条不长的街上,牵了母亲的手,走走停停,母亲快乐了,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至于生死离别,不得不抛在脑后,这规律是由得人掌控的么?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父亲如山(一)
下一篇:手心里的温暖与你无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