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杯茶闲话乱翻书:和旅人一起读野史(之十六)
唐朝山阳人孙泰,他的姨妈临死前,将两个女儿托付给他,说:“大女儿小时候瞎了一只眼睛,你到时候娶二女儿吧。”后来,孙泰却坚持只娶了大女儿。别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正因为她有残疾,所以我正要娶她,我
唐朝山阳人孙泰,他的姨妈临死前,将两个女儿托付给他,说:“大女儿小时候瞎了一只眼睛,你到时候娶二女儿吧。”后来,孙泰却坚持只娶了大女儿。别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正因为她有残疾,所以我正要娶她,我不娶她的话,她能嫁给谁呢?”众人都十分敬佩孙泰的品德。——出自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
宋人张永锡,贫寒时长期依靠姓吉的一户人家接济生活,吉氏还答应将女儿嫁给她。几年后张永锡高中进士,谢绝了京城权贵的提婚,而回到老家同吉氏大女儿结了婚。不久吉氏大女儿去世了,吉氏还有个二女儿双目失明,张永锡就主动提出来要娶二女儿为妻。吉氏深感二女儿不配,所以不同意,张永锡很诚恳的说:“我受您的恩德已久,像二女儿这样的人,我如果不娶她,是不会有人要的。”吉氏深为感动,又将二女儿嫁给了他。张永锡对待盲妻,比前妻还要好。
——出自宋代范公偁《过庭录》
旅人闲话:
坚持娶盲女的故事,野史中很多记载,这里不妨再举几例,如明代谈迁《枣林杂俎》记载:明代山东密县人郭达,小时候家里给她定了亲。女方姚氏却突然双目失明,后来郭达做了大官后,女方便主动提出退婚。郭达却不同意,说:“我不娶她,哪里是她的归宿呢?”于是马上和她完婚,并与妻子很恩爱。清代王椷《秋灯丛话》也记载,山东文登知县刘元锡,小时候与某女订婚,后该女双目失明。女方请求脱离婚姻关系,刘元锡坚决不同意而将该盲女娶了回来,并拒绝了岳父陪送的美色婢女。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曾记载,宋代华阴县吕进士,之前订过婚,未婚妻却突因病而失明。吕进士金榜题名而归来后,女方要求退婚,吕进士却坚持娶了盲女。宋代李元纲《厚德录》曾记载朝臣刘廷式,出身农家时有一婚约,其中进士后回故乡访问,发现该女已双目失明,刘廷式却不忘旧约,坚持娶了该盲女。
之所以不嫌累赘将这些人名、事迹一一点出,是因为这几位都是作为道德先生垂名后世的典范,作者也是以很尊敬、崇拜的目光,仰视这些人、记载这些事。“众人皆颂其德”,几乎成了一种定论。
从我们的角度看,的确,这几位都是君子,我们不忍、也不该否定他们的品行。但是,换个角度看,夫妻之间纵然不是徐志摩那种狂热的“茫茫人海中寻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但至少应是一种起码的互相平等、尊重、理解和扶持,而不是一种单方面的报恩、怜悯、施舍或救济,例中的孙泰说:“正因为她有残疾,所以我正要娶她,我不娶她的话,她能嫁给谁呢?”这种心态,不知其妻听后又是一种什么感受?这种心态,能否又能做到真正的“爱”他的妻子?
所以,现在来看,从尊重人性的角度,或许我们不应再去宣扬这些故事,但是,我又曾想,换了我们置身于其中又能如何,是否又有更妥善的处理方式?
另外,回过头来说,这些故事中,男方也好,女方也罢,多少也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朴素的纯情,这种纯情在现在这种功利社会的映照下,却有几分可爱,甚至可爱到会让我们为之感动。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一篇:我就是一个“双面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