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悲鸣

马的悲鸣

童昏杂文2025-03-22 21:26:01
一个周一的早晨,我在站点等车,冷不丁看见一辆载着满车芦苇的马车。主人狠狠一鞭下去,马长长一声悲鸣,避开你来我往一闪而过的各式汽车,从眼前缓慢而过。咄咄逼人的现代气息,瞬间淹没马一生全部的辉煌。在古代,
一个周一的早晨,我在站点等车,冷不丁看见一辆载着满车芦苇的马车。主人狠狠一鞭下去,马长长一声悲鸣,避开你来我往一闪而过的各式汽车,从眼前缓慢而过。咄咄逼人的现代气息,瞬间淹没马一生全部的辉煌。
在古代,马不仅是一种便利快捷的交通工具,而且还是军人驰骋疆场战功不可磨灭的得力助手。一个马背将军在痛失爱马时落下的泪滴千斤重,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只是沧海桑田过后,我们对马的气息,已经远远没有对本田摩托、蓝鸟汽车、豪华大巴那么亲切浓厚了。马的悲鸣,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是历史的必然。马曾经的辉煌,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从酝酿到死亡,暂时的喜怒哀乐,既是新的替代,又是旧的预言。人,充其量也无非是满街滚动的一个活物,速度的快慢,动作的美丑,在一个特定的时空,只是一个暂时的存放。马的悲鸣,却滑落掉人类一种善于怜悯的情感,变成强者对弱者近乎虚荣心理的释放。人马互补、息息相通的时代,由留恋变成记忆,渐渐淡化很正常。但我们不能因为追赶强者而忽视弱者的存在,忽视他们的自尊与精神需求,变帮扶为形象工程,变慈善为荣誉砝码。既然要帮扶,就不要把一些荣誉光环刻意留给自己,促使媒体炒作,给弱者添加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殊不知,今天的弱者也有过曾经的强悍与辉煌。他们不仅需要理解,而且更需要尊重。
一个弱势群体的产生,只是一个特定环境下的产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变化,都会产生不同内涵的弱势群体,有时不随人意志变化而变化。南方雪灾、美国次贷、全球粮荒、股市振荡,乃至四川汶川大地震,都在我们不经意的时间暴发出来。由此而产生群体强弱的变化,是不言而喻的。人类即使通过技术革命,完成对机械化的操纵,也无法操纵一匹马滑落泪滴的含义。正如信息时代,我们无所不通无所不能,但还是发生象海啸、雪灾和地震这样的天灾人祸。这又说明了什么?这只能说明我们在得意之下,忘却危机的存在,忘却对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也忘却与人为善的理念。
马的悲鸣,不在于人类对它昨天功劳的忘却,而在于人类对它今天的落后熟视无睹,乃至冷漠到一种利用的地步,而没有了尊重。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