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不说话

聪明人不说话

皮尺杂文2025-04-29 18:19:04
有关于英雄:这个世界上,只有的死去的人才能成为英雄,岂不是“悲凉哀哉”!--导语我们这个时代缺少什么?这是一个很多人希望并关注的问题。有的人说缺少民主,缺少自由,缺少信仰,但这些都是至高的标杆,实际上
有关于英雄:

这个世界上,只有的死去的人才能成为英雄,岂不是“悲凉哀哉”!--导语

我们这个时代缺少什么?这是一个很多人希望并关注的问题。有的人说缺少民主,缺少自由,缺少信仰,但这些都是至高的标杆,实际上我们缺少英雄,一个被虚构化的英雄,这个英雄不是烈士,不是勇士,更不是战士,而是一个精神追求与人文理念的结合体,首先他应该是活着的,经受得起民众的考验。如果以这个标准去衡量现实世界,我们会很失望,我们周围没有符合这样标准的存在,至少说还没有发现。

英雄的价值不同于“圣人”的价值,古往今来,“中国式”人格的追求有的超脱,有的庸俗,有的仅仅是一个伟岸的标尺,有的却仅仅是一个可笑的诟病。如果说,时代的进步对于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那么英雄的价值也就显得比“圣人”的价值更加有意义。如同《庄子·逍遥游》中的寓言一样,鲲鹏之所以能遨游九万里的高空只是需要翅膀足够得大而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御风而行,借风而起,那么英雄的普世价值便也在此。而“圣人”却是独自的,他虽然有着至高的精神追求与完善的人格,但他同时也抛弃了人的社会属性。

所以说无论到任何时候,英雄都是溶于社会的,英雄的理想在英雄尚未出世之际,便已经被人强行施加于他了,所以英雄更多的时候,对于大众,对于“圣人”来说都是悲情化的。我们更多的时候看到的是英雄的悲情面,却顾及与害怕他的理想,犹如一个活着的人同样畏惧死去的人一样,这样说倒不是害怕其某一天他会再次活过来。

有关于说话:

这个世界上有四种人不说话,一,有钱人;二,聪明人;三,哑巴;四,死人。--导语

人之所以是高等动物的原因,在更多的时候被认为是有智慧,我看不确切,倒不如说是因为人会说话。所以语言的诞生其实是人进化过程中一个极大的里程碑。如果说,直立行走的意义是为了解放双手去劳动,那么语言的诞生又该如何定义?马克思认为,劳动产生了语言,对于这个观点,还有待商榷。而最初的人类是如何通过“依依呀呀”明白同类的意愿与想法?人类学研究到今天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相反地,为什么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还是因为语言的诞生,这恐怕也是一个反讽吧。

人之所以对生命中的某些对象和某些事物,产生恐惧的原因,就是因为在这里我们恰恰对之产生了语言上的障碍,我们无法用确切的词汇来表述这一切,也无法用我们的智慧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而对于语言自身的恐惧更是如此,随着文明的进步,词汇作为语言的结构部分,在以几何数字递增的过程中,变得异常复杂,而字母体系与象形体系的文字其根本的不同便在于前者更注重结构上的程式拓展,而后者却注重简练结构上的意向拓展。

所以我们自古就有“人言可畏”的精妙总结,但就说话的本体来说,有目的的说话与不知所云,充其量也不过是语言表达的一个方向而已。而现实世界的诸多事物,从一开始便已经失去了应有的方向感,语言自身的魅力便也是同时失去了,更多的时候看作是一种被人利用的工具。所以有的人想说话,却不知不觉做了哑巴,有的人本来无须说话,却长篇累垛,满纸荒唐。

有关于利益:

这个世界上,本来是非对称的,所以我们要去追求对称,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在追求某一件东西的最大化。--导语

人活一世,追求难免。这是欲望的本源,也是自毁的坟墓。

哲学,其诞生的意义便是将一个本来无法形容的世界语言化的过程,所以不管是科学主义还是无神论者,不管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也不过就是哲学家将世界的真相与真理语言化的过程。所以,人的欲望,人的追求,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便也成了利益,便也无可厚非。

古人学而优则仕,今人学而优则官,统统都反映了人的追求。然而更多的时候,当他们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之后,却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官本位与精英阶层的利益追求成了社会的主流意识,从某个意义上说这是对人与人之间交流本身的亵渎。古人以“士,为知己者死”作为人与人之间最崇高的交流境界,然而恐怕放在当代,谁都无法企及,谁都会自惭形秽。而前者的“仕”与后者的“士”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境界。所以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最难看清的不是眼前的世界而是真正的自己。

而民主的本意不是当家作主,而是如何确切的反映民意,民意是个很难说清的东西,它更多的时候融汇着来自不同方向上的群体追求,当一方达到目的,另一方肯定会失却,所以一方喜乐,而一方愤怒。当今社会中的太多现象,不由得你不愤怒,皆因为达到目的的一方与失却的一方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所以,真正的弱势群体并不需要专门找人来为己说话,而是强势阶层应该知道如何收敛与尊重,却不是一味的去将自己追求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有关于真理:

这个世界上真理从来都不是朴素的,也从来都不是永恒的,如果真理代表着大多数的利益,那么这个利益本身便是真理。--导语

不管任何时候,我们都将自己的追求看作是去实践真理的体现,而相反地我们却会以为违背了我们的意愿或追求的便也不是真理。《于丹论语心得》说,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它就像早上太阳升起,就像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一样。但这是真理吗?真理从来都是离我们遥远而复杂的,从来都是抽象而无法阐述的,从来都是相对而可以证伪的。

如果放弃真理可以成全一个人的话?你会那样做吗?真理如果说它是正确的,那么千万别放弃真理,不如将真理换做一个你和他(她)之间共同的追求,虽然它遥不可及。很多时候,我们把自己看作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同时也是历史的旁观者,更多的时候我们也是历史的牺牲品。柏拉图说,真理可能在少数人手中。之所以那样说,都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是愚蠢的,而只有少数人才是聪明的。当然柏拉图的话不能作为对于真理的定义,但可以作为结论语。这种反证的方法,也成了哲学体系中机械唯物主义对主观唯心主义的一个绝妙反讽。

就真理重要还是绝大多数的利益重要这个问题,来阐述当前的社会问题,再合适不过。我们以为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