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十年

编辑部十年

罢议散文2025-03-24 12:38:01
不知为什么,冬天总是失眠。在这个不眠的冬夜里,我回想着自己的报社之旅。真不知时光怎样流逝过去的,自走进编辑部,虚指已经十年。也是冬天,也是十二月,一扇崭新的门于十年前在我的面前轻轻打开了——我走进了《
不知为什么,冬天总是失眠。在这个不眠的冬夜里,我回想着自己的报社之旅。真不知时光怎样流逝过去的,自走进编辑部,虚指已经十年。
也是冬天,也是十二月,一扇崭新的门于十年前在我的面前轻轻打开了——我走进了《教育刊》编辑部。
在三楼,几乎要走到长长的走廊的尽头,才能看到那间编号310的办公室,那是我最初的办公地点。后来,几易办公场所,与我同办公室的面孔也是换了又换,居然只有我为这份报纸工作得最久。
在那个雪雾弥漫的冬日的上午,初次走进编辑部的我,内心茫然不知所措。我的顶头上司山石递给我一本《报纸编辑学》,赐给我三句话:别通缝!别顶题!别平行!便行色匆匆地去跑发行了。
我坐在静静的办公室里,听着走廊里此起彼伏的陌生的声浪阵阵袭来,感到自己又站在了人生的起点。一个上午,我仿佛把一生的问题都思考完了。
我告诫自己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在业务上成熟起来。因为我认为,一个人如果有能力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证明自己。时间能打磨雕琢细节,却很难化腐朽为神奇。
走进编辑部一周之后,我已挑灯夜战把《报纸编辑学》看了三遍。许多的想法,许多的灵感,在脑子里闪来转去,一个又一个栏目被设计了出来,一幅又一幅插图被描绘了下来……当版样纸在面前铺开,我觉得我生来就该是干这个的。每一种字体,每一条花边的代码,甚至于许多种底纹的代码我都牢记在心,我对它们的表情心领神会。走在街上,看到那些店铺的招牌我便会想这是什么字体是几号字,有点走火入魔的意思。当时负责微机照排的人说制一期我画的版所有的键子几乎都能用上。打开电视我变得爱看栏目,爱看短平快的节目,爱看富于人文精神的节目,说不定哪个镜头哪句话便能触动我的灵感,一个新的思路便诞生了……最初的那些日子刻骨铭心。
山石是位好上司。那样挑剔的一个人却给了我一片自由的天空尽情发挥。我们合作了七年,七年里他的敬业精神深深影响着我,许多的感动深埋心头。
后来刘来了,孟来了,焦来了。每一个来到这个编辑部的人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尤其是焦,比较好地贯彻了《教育刊》多年来形成的风格。
我是在走进编辑部之后开始专心写文章的。编辑的风格要求简练,这也训练了我的写作,使我养成不写废话的习惯。握着红蓝铅笔在版样纸上日日探索着,其实也启迪了我的思路训练了我的思维,对我的写作极其有益。
除了坐在办公室里做编辑,在最初的那几年里,我们还经常以记者的身分去采访,在为一些大型活动采写“花絮”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也很喜欢“跑”新闻。虽然后来因为工作的需要,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做编辑,但我不允许自己在专业上出现空档,近几年,我非常系统地把《新闻采访写作》读了几遍,并且深深地喜欢上了郭玲春和法拉奇,因此,我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
我还曾背着相机在运动赛场及广场晚会的现场忙碌,也曾在暗房中独立洗片……自走进编辑部,我前所未有地好学。因为,我总在不断地否定自己,总想超越昨天的自己,也因此内心总是充满了恐慌。
日子就在忙碌中匆匆地流逝着,转眼已过去了近十年。如今,《教育刊》即将面临停刊了。
从前我爱说那句话——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但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我的心是如此难过。今生,我还没有过与谁分手的经历,可现在我要与《教育刊》道别了,那么多的心血倾注于此——我为这一刊画了千余块版,绘制了数千幅插图,设计了若干栏目……编辑部十年,我没有一天虚度时光,也因此我的感触特别深。
仿佛是一棵培育了近十年的树,如今它要被制成标本尘封为永远的昨天了。许多年后,假如有人有机会再次翻开《教育刊》,在那已变得脆薄发黄的纸页间还会听到曾经无比真诚的倾诉吗?而在十年间形成的一股有生命的力量已流入了我的血脉,回旋荡漾。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