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母校

走访母校

衮裳散文2025-05-12 19:45:27
烟台商业学校是我的母校。1974至1976年我曾在此学习两年。当时母校设有烹饪、照相、财会、统计四个专业,我学的是烹饪专业。我毕业后,该校一分为二变成了烟台商业学校和烟台商业技工学校。商业技工学校在原
烟台商业学校是我的母校。1974至1976年我曾在此学习两年。当时母校设有烹饪、照相、财会、统计四个专业,我学的是烹饪专业。我毕业后,该校一分为二变成了烟台商业学校和烟台商业技工学校。商业技工学校在原址,烟台商业学校迁到了南山。1984年我第一次返回母校时,学校的变化已经很大,院内的旧平房已扒的所剩无几,高高的教学大楼矗立在西南河的街面上。1999年的秋天,我去烟台开会,当我再次踏进母校的大门时,这里的变化就更不言而喻了:这时院内已经没了平房,在原有教学楼的基础上又新建了一座5层教学楼;院内平坦而又宽阔,不像我们在校学习时既有楼房有又平房,院内狭隘且杂乱无章。过去,除烹饪教学实习饭店对外营业外,学校再没有什么经营场所,而现在,所有临街的楼房(一楼)全变成了经营门店,挂着花花绿绿、名目繁多的招牌。自己有什么优势就发挥什么优势,这与德州的情况并无二致。
学校管理严格,治学有方,是我这次踏进母校大门的第一感觉。这日正好是星期天,校内空荡荡的,传达室的值班人员却查问挺严,问过来由,登上记,方肯放行。
次日,应同学之邀再去母校,大约是下午五点多钟,学生都已下课,满院活蹦乱跳、非常热闹。我刚踏进校门,右侧守门的两位女学生便笑眯眯的叫住我,问我找谁、干什么的?我说我是你们学校74级的毕业生,来找你们的某某老师、某某校长。她们说你签个字吧,他们都在二楼办公,并挥手指着他们办公楼的方位。我来到北教学楼前,正要上楼,在楼道口内又被两位女学生查住,不过,这次在我说明来由后再没让我签字便放行了。我并没因母校的繁琐盘查而感不悦,相反,倒为他们的治校严谨、管理有方而感到自豪。德州的中专学校我去过不少,它们给我的印象是进出无人管,环境脏乱,管理无序。
握手、拥抱——留校的老班长来了,同组同位的老同学来了;问这问那,你看我瞅,如隔半世!
十五载使我们头上都平添了不少白发,额头上多了不少皱纹。人生自古谁无老?但从学校的精神风貌、同学们的精神面貌中正如我所估计的那样:招生情况良好,经营状况良好,同学们的工资奖金不少。在当前竞争如此激烈地形势下,母校能维持到如此程度甚是难能可贵了,作为一个老毕业生,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在母校做短暂停留后,我们下楼合影留念,然后到离校不远的一家饭店吃饭——老同学非要为我“接风”。
在去饭店的路上,同学们指指点点问我还记不记得脚下这条路,我看看两边的高楼直摇头。同学们说你再好好想想,我仔细咂么才想起当年这里原是学校附近的一条狭窄的小胡同,而今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繁华的贸易市场;路两边高楼上住着居民,楼下店铺一个接一个,买的卖的,来来往往,人显得很多。
吃饭的地方离学校不远,我们步行不到十分钟便到了那儿。这是一家规模不大、档次不高的饭店,但刚经过装修到是很新很干净。我们在一间小客厅内就座,那盛开的菊花般的吊灯投下一束束柔美的光,那剔透明亮的高脚杯、喝水杯像一双双明亮的、充满深情的眼睛,笑对着各位嘉宾的光临。落座之后我们把一张圆桌围得满满,那欢快地气氛像一家人久别团聚一般。是的,天南地北,同窗几载,胜过兄弟姐妹!
宴会在没开始之前,我内心很坦然,一是自觉见过的酒场多了,二是对烟台的酒场风俗习惯比较了解。不一会,小姐便开始上菜了,这时同学们问我喝么酒,(其实这是一种客套,要喝什么酒,他们已经想好了。)我说我想喝点啤酒。他们却齐声吼“不行、不行,十几年不见了,哪能喝啤酒,上烟台‘姑娘’”(烟台口音把“古酿”读成“姑娘”)。这时服务小姐又问是要高个的还是矮个的。老班长说自然是高个的了,烟台姑娘谁喜欢矮的?逗的大家一阵哄笑,我却被他们笑的莫名其妙,后来才弄清“高个矮个”是指装酒的瓶子的高矮。老同学们非要“哈”(烟台人称“喝”叫“哈”)白酒的这种热情大出我的意料。在烟台读书时我见过不少酒场,那时烟台人喜欢喝红酒和啤酒,很少有人喝高度白酒,1984年我来烟台时,这里的酒场习惯仍是如此,想不到十五载后酒风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真是改革开放催万变啊!我单枪独马拗不过众人,没有办法也只好听命。
老班长从小姐手中接过酒瓶,先到我跟前,抓起高脚杯“咚、咚”就往里倒,我被惊住了,待我反应过来,我杯中已倒进大半。这时我急忙抓住酒瓶,质问老班长这是啥喝法,当汽水饮料喝吗?老班长笑道:来烟台做客杯中酒必须倒满,这是规矩,不满心不诚,说着又倒,直到杯中又加了些才肯罢休。老班长很守规矩,随后将自己的杯斟的满满荡荡,然后依次下推。酒斟好之后,老班长说这杯酒三次干掉,说罢端杯仰脖喝下三分之一。这时我心里不由一震,心想,如此喝法非喝个一塌糊涂不可。又想,烟台人喝酒啥时变得像德州人那样粗犷、豪爽起来了?真是不可思议。我虽是德州人可酒量一般,加之会上天天有酒,且明天上午还要开会,便愈加不敢放肆了。我端杯轻轻抿了一口,老班长及众同学又一齐大呼小叫“不行、不行”。没有办法,我只好再抿一口,但酒没下多少,同学们仍不肯罢休。我说我确实受不了,老班长说不对,老崔你酒量很大,那一年到德州在你家喝酒时你很能喝。我说那是十五年以前的事了,今非昔比了,况且明日有事耽误不得。老班长见缠不过我,便说这第一口虽不到三分之一,但后两口你一定要干它。为躲过第一关,我只好点头称是。
酒过三巡,老班长及众同学都干了,唯我杯中才喝下一半。在众同学的抗议下,老班长离座过来亲自为我端杯。我只好端杯,但没有一口干下。老班长见我不干不肯离去,我只好二次一饮而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喝下一大杯白酒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我感觉我的胃和脸同时在燃烧。老班长又过来斟酒,我急忙捂住杯口,说让我喝啤的吧,白的我实在不能喝了。老班长及众同学道,白酒必须喝完三泡(三杯)才行,不然就破坏了烟台的规矩。我说破就破吧,反正我又不是什么外人。当年的同位说,你怎么不是客人?今个你就是贵客!我说,你别扯淡了,我不是什么贵客,我是你们的老同学。老班长打圆场说,这样吧,我给你少倒些行了吧?说着便拿开我罩杯子的手倒酒,倒到接近三分之一时,我便抓住酒瓶又把酒杯拿开了,这时尽管其他同学一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