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一场散文的约会

奔赴一场散文的约会

递事散文2025-05-01 18:24:21
立秋已有几日,北京依然高温,离开空调房,一股股焦灼的热浪便四面八方游走包抄过来,躲无可躲。这次决定赴京参加2011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和征文大赛颁奖大会,得感谢杨少先老师,她的网名有“找不到U盘的人”、
立秋已有几日,北京依然高温,离开空调房,一股股焦灼的热浪便四面八方游走包抄过来,躲无可躲。
这次决定赴京参加2011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和征文大赛颁奖大会,得感谢杨少先老师,她的网名有“找不到U盘的人”、“掉进坛子里的人”等,很有个性的网名!收到获奖喜报后,我是无意赴京的,但杨老师多次打来电话,希望我能够成行。报名截止后,杨老师再次打来电话,说如果我去,她愿资助我1000块钱。这句话深深地感动了我,于是,我向大会组委会申请补报名。认识杨老师才不过两年,时间很短,虽然我不可能接受她的馈赠,但她的真挚情谊,带给了我无言的感动。临行前,杨少先、阳光静静、张远琴、紫欣幽然四位老师为我饯行。若是有心时,处处皆风景;若遇有情人,时时得感动。煸情的话,不说了,生活中的我,原本也就不是个会煸情的人。
之前不打算去参加这个颁奖大会,是因为,我并不看好,劳命伤财、千里迢迢地奔波而去,领本证书而已。如若不去,组委会会将证书寄过来,只不过稍迟点。迟就迟吧,纵然再迟又何妨?
这次的活动,来自五湖四海的获奖与会者有100余人,我报名时,已排至112号,其中有两位分别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活动期间及活动结束后,总有其他与会者问我,感觉怎样,是不是觉得颇有收获?我肯定地回答,开心地点头。生活中,我总对自己说,做人处事,一定要有一颗平常心。我的文字,以我自己的眼光来看,断无多少可取之处,这并非谦言。所以,每一次的获奖,于我都是意外的收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要表达的意思是,看自己低一点,对与己有关的或人或事,期望值低一点,如此,每一份收获,便是惊喜。就如我这次的北京之行,因为作了最坏的设想,反而得到意外的惊喜,沉甸甸的收获。
我们下榻于北京西客站的京铁大酒店,这里的室外环境不是很好,建筑物、路面大面积地处于整修状态,与首都的整体环境不太协调,但以这次活动的主要组织者邵建国先生的话说,这儿出行极其方便,无论坐飞机,还是乘火车。
13日上午,颁奖大会在钓鱼台国宾馆八方苑隆重召开,这儿曾是周恩来总理办公及会见外宾的地方,与八方苑紧邻的十八号楼,为外国元首下榻之处,故又称总统楼。全国政协常委、中央直属机关侨联主席、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张炯,国家民政部原副部长、党组成员张文范,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宗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艾克拜尔·米吉提,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原副院长孙武臣,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散文学会写作中心主任邵建国等领导、专家出席颁奖大会。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邵建国先生向大会作了大赛工作报告:本届征文大赛在全国三十多家媒体积极宣传下,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香港地区和美国、日本、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5196位作家的2万多件作品,据统计有代表性的参赛作家有:香港报告文学学会秘书长石金、宁夏作协副主席拜学英、江西省青年作协主席常乐、辽宁省当代文学研究会秘书长胡世远、《少男少女》杂志社主编胡荣锦等。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教授以及46个市级文联作协主席、副主席,103个县区文联作协主席、副主席投稿参赛。
14日上午,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在北京大学百周年讲堂举行,中国散文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林非,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周明,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原主任石英,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宗仁,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著名散文家肖凤,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晓虹出席论坛。肖凤女士是林非先生的夫人,她有句话,令我非常感动,她说:物质生活简单,精神生活丰富多彩,这样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李晓虹女士说,散文写作要言之有物,忌做“水军”;要情真意切,忌矫情造作,无病呻吟……
13、14日下午,我们分别听取孙武臣先生的专场讲座,参观中国现代文学馆。在得空与专家及个别获奖者交流时发现,他们这些外在耀眼辉煌的人物,同样有着这样那样的茫然和痛苦。风景在远方,幸福在别处,唯有痛苦会不休不弃地与自己纠缠。快乐可以与人分享,痛苦唯有自己担当,磨难坎坷痛苦来袭,自己才是可以拯救自己的人,不要指望任何人!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唯有自己最可靠。世上,真的有很多事,不可说,一说,便是错,或者,说了也白说。再大的人,也有小的一面;再强的人,也有弱的地方;光鲜的外表下,兴许潜伏着一颗斑驳陆离、支离破碎的心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那么,斑驳陆离、支离破碎的心灵,在历经炼狱般的煎熬后,可否会让弱者渐渐坚强,渐渐厚重,渐至凤凰涅槃,光鲜的外表,随之诞生?很多物事,远远的看着,层峦叠嶂,云蒸霞蔚,美轮美奂,秀色可餐,自己一头撞进去,感官总会不太钟情地打些折扣。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感受着别人的幸福,体味着有些距离的美好,就如我们跟随着电视机里的男女主持,去品味世间各种美味,煞是艳羡,待自己有机会吃进嘴里时,味蕾上的感觉或许跟醇香缭绕沾上点边,但距离想象中的销魂,总缺了几分。我们的幸福,我们由内而外的美丽,如果不能在他人的眼神中定格、升华、闪亮,那简直有着暴殄天物的遗憾。
与会的来自沈阳的专业作家刘国强先生,今年初,他的长篇小说《日本八路》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雷达、白烨、孟繁华、张颐武、胡平、张跣、王建武等著名作家参加研讨。《日本八路》挖掘出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的真实题材,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一批原本为战争狂热者的日本士兵开始怀疑、反思和厌恶战争,直至掉转枪口反战,最终加入中国人民抗日队伍的传奇历程。“日本八路”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反抗侵略,一起经历血与火的洗礼,并产生了深厚的友情和动人的爱情,终于迎来了中国抗战的胜利。作品秉承“大爱无疆”的理念,为读者呈现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研讨专家认为,《日本八路》在题材方面填补了我国二战文学作品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