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哪里看世界好
尼采曾说,处事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最美好。其实,站在那里看世界好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有人喜欢山脚的热闹非凡,尽管
尼采曾说,处事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最美好。其实,站在那里看世界好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有人喜欢山脚的热闹非凡,尽管登不上万人仰望的高峰,却有一份热情充实的生活;也有人向往山顶的静谧祥和,尽管捉不到欢乐嬉戏的掠影,也有一份恬淡安逸的生活;但我跟尼采一样,独爱在半高处,看沧海霁月、落崖惊风,看月影稀疏、繁花落尽,看烟波浩渺、云雾缭绕。从半高处看世界,感觉世界真的很美好。
站在山脚的人是悲哀的,可怜的望着山顶的耀眼光芒却无法攀登;站在山顶的人是孤独的,可悲的想着山脚的欢愉甜美却难以回去。唯在半高处,既没有锋芒毕露也没有凄婉哀凉,拥有的却是最美丽的风景。
古代中国就有了中庸思想,孔子认为“过犹不及”,就是过头和不及同样不好,恰到好处才是中庸。而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也曾提出他的“中庸之道”: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这些中庸思想大同小异,换个角度,其实也就是我们看世界的那三个地点罢了。山脚太低欣赏不到美好的景色,山顶又过高遗失了过往的风光,半高处最佳既收获了美景又规避了风险。何乐而不为?
苏轼在半高处唱着“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看世界,他是伟岸的,他看到了生活的艰辛与美满,因而学会了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他唱着“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看世界,他是自信的,他看到了岁月的流逝与消亡,因而懂得了生命的坚毅与顽强;他唱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看世界,他是淡定的,他看到了山间的落花与门前的流水,因而懂得了命运的残酷与眷恋。
人生需要的不是锋芒毕露而是韬光养晦,找准自己的位置,舍弃卑微与懦弱也舍弃高傲与不屑,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最美好。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