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克莱伯的指挥艺术

卡·克莱伯的指挥艺术

自选散文2025-04-18 00:10:25
最近组织一个合唱团,所以特别关注一些指挥艺术,通过对优秀音乐的不断欣赏,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从美妙的旋律中,感受精神世界的升华,并从中探索一些音乐指挥技艺。在喜欢的著名指挥家中赫然出现:卡洛斯?克莱伯
最近组织一个合唱团,所以特别关注一些指挥艺术,通过对优秀音乐的不断欣赏,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从美妙的旋律中,感受精神世界的升华,并从中探索一些音乐指挥技艺。在喜欢的著名指挥家中赫然出现:卡洛斯?克莱伯的名字。
卡洛斯·克莱伯德奥指挥家(1930年7月—2004年7月)。克莱伯的指挥可以说是将音乐的严谨与精确,深刻与灵感融于一体,是一种完美的风格,激情而不伤形式,深刻而不陷晦涩,流畅而不落浮华。他对艺术非常投入、一丝不苟。他对德国古典及浪漫主义的歌剧及交响乐作品有着十分深刻的演绎能力,纵观他的指挥曲目,他对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作品,有着十分精确和突出的理解与解释。他是一位极富创新精神的指挥大师,然而他的这种创新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将古典音乐升华到一个新境界。
克莱伯的指挥,不禁让我有了一个新大陆般的发现,这个发现着实让人震惊!不是因为他的指挥有多么的激烈、宏大与浪漫,也不是因为他对音乐理性的、极为逻辑的诠释,而是因为他给我们带来一种完全是另类风格的冲击,而这种冲击,并不是那种感情的旋涡完全被掀起其高潮的那种冲击,而是极为委婉的,甚至是极为平静的,有着和音乐的极为接近、又不失距离感的那种奇特的冲击。其实,要说是一种冲击,已经不那么准确了。因为,克莱伯的追求,是要让人们既有完全与音乐融合,而又不被音乐吞没的那种感觉。
我是在聆听他指挥勃拉姆斯《D大调第二交响曲》寻找到这种感觉。诠释勃拉姆斯,自然不是易事。他对音乐织体处理,让人们刚好处在一种抑郁的,但是却以爆发极大能量的兴奋状态之中。无论什么样的作品,只要他的作品内的能量达到了应有的浓度,都是能够感人肺腑。
从内心深处向外的宣泄,是我们所听到的一般化的古典音乐的一大特点,当然这并不是全部古典音乐的特点。在勃拉姆斯的音乐里,我以为,他的爆发力,刚好是和一般的音乐相反的;他的音乐是从外向着内心深处蔓延的反作用力的音乐。而对于这一点,克莱伯熟知其奥妙,在处理中,就像他本人艳遇了克拉拉·舒曼,而又完全不能将其感情表露于外在的世界,内心极大的苦闷逐渐地在心里积存下来,等待着寻找艺术的寄托和发现。
对于克莱伯而言,他在我们看来的唯美主义的指挥风格正好派上了用场。在爱情变成了艺术之后,那种即情即感的直接情绪,已经有所不同有所改变了。他与以往许多指挥家的风格不同的地方,正是因为克莱伯懂得,音乐是在人们的身外,而同时又在我们的心里。在期望完全进入音乐的野心支配之下,我们看到过无数把自己当作贝多芬或者莫札特的再现者,用力极为狂野的指挥家。但是这样的指挥家,即便像卡拉扬那样定力四射,像福特文格勒那样情感四溢,都无法理解克莱伯的那种奇特的挥洒自如,准确万般的,极赋魔力的指挥风格。
克莱伯的音乐是教人们懂得,我们自始至终,不过是在听音乐而已;但是这样的听音乐,又是那样地追求高妙,追求精细,追求完美。他的身体在他的极为细腻的手势的挥动下,将我们在哲学里经常谈到的若出其里,又若出其外的辩证的、具有主题之分离的,而且又没有合题的精神诉求,在其指挥风格的舞蹈般地表现之下,极富活力地加以表达;每一个细节的提示和定位,都非常轻巧,而带有一种数学般的精确度。于是,勃拉姆斯的交响乐,在他的处理之下泉涌而现,光鲜通透。他的透明化的极有说服力的手臂和手指的舞蹈般的滑动,停顿和爆发,使得听众处在一种在外面又同时在内音乐魔力当中,接受他的指挥过程的完美,当然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
一直以来,在各个艺术领域里,都有所谓的纯艺术的说法。在上天赐给我们的大艺术当中,也许会有一种来自上帝的意志。而对于那些直接来自上天的作品,比如莫札特的音乐,就几乎是不可诠释的,我们只有在克莱伯的指挥当中,才可以享受到何为来自天籁的声音。
无论是罗曼·罗兰,还是别的音乐评论家,他们所有的文字只能是对人类可以理解的范畴进行解释,而克莱伯的音乐,正好是在这个基础上,让我们听众有限地进入音乐,而不是企图将音乐,尤其是那些最为超然的音乐下降到凡俗之境界。这一点恰恰是他的指挥的言外之意。
艺术的阶段性波浪式递进的出现,在这方面,绘画也是一样。自18世纪的音乐和19世纪的绘画出现以后,人类的艺术全面低落。以至到了20世纪和以后的世纪,人们很难指望出现像贝多芬和莫奈那样的大音乐家和画家了。一个时代结束了,艺术时代结束了。我们在克莱伯和别的指挥家的手下看到和听到的艺术,在最为有限的意义上说都是一种回忆。
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唯美才是保持艺术的最好效果。真正的艺术是不灭的,真正的艺术家在天才的伟大作品里寻找深妙的乐趣。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