碛口“丽人行”

碛口“丽人行”

学识渊博散文2025-04-01 11:26:17
前年,我的一位知心女友去临县办公事,她觉得一个人路上会很孤单,再说,要找的也是我们共同的同学,就邀我们一起去。我们当然高兴,欣然前往。我们三个一见面就嘻嘻哈哈地说,这次又是“丽人行”啊!说着又都会意地
前年,我的一位知心女友去临县办公事,她觉得一个人路上会很孤单,再说,要找的也是我们共同的同学,就邀我们一起去。我们当然高兴,欣然前往。
我们三个一见面就嘻嘻哈哈地说,这次又是“丽人行”啊!说着又都会意地笑了起来……
我们三个在一起时,总是笑声不断,因为是同学,又是知心朋友,所以,不用顾忌什么,说话很是随便,故而思维也都比平时敏捷了许多,个个妙语连珠,出口都是经典,然后大家就一起哈哈地笑。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说甚有甚啊!我们三人在一起比唱戏还热闹。
我们三人经常有一些定时的活动,我们在一起时,会忘记我们的年龄,忘记时间和空间,回到七八十年代、我们上大学的时期。
那时,在课余时间,我吹着口琴,她们跟我们宿舍的同学,一起放声歌唱《二十年后再相会》,“年轻的朋友们,咱们来相会……心中充满了对人生、事业、爱情、幸福的憧憬。
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我们既不年轻也不算漂亮,也都是五十岁左右的人了。最年轻的一个也快五十岁了。为什么叫“丽人行”呢?这里还有一个典故:
记不清是那一年夏天,我们三人相约去太原山西大学宿舍去看望我们的老师——李旦初先生
到了家里,李老师看到我们三个女学生去看他,很高兴地说:你们是三人行啊?我的一位女友马上说:不是的,是“丽人行”!李老师教过我们文学史,又是一位全国闻名的文学专家,他当然知道杜牧写的诗词《丽人行》,就笑着说:还丽人行呢?心下之意,都是五十上下的人了,还算是丽人吗?但我的同学仍然笑着说,就是“丽人行”!我们都笑了。从此,每当我们三人在一起,都叫“丽人行”,并且自诩都是“资深美女”!这当然是我们同学在一起的一种调侃和嬉耍。
我们到了临县中学,去找了同学办完事之后,我们临时有了一个决定:要去碛口看看。因为已经到了临县,而碛口就在临县的南端,是被誉为“人生必去的十座小城之一”。
到了碛口,我们一下被碛口的特有的特色所倾倒了。碛口真是太美了!
前面是滚滚黄河宽阔的河面,黄河水滔滔不绝地向东流去;后面是依山而建的古老窑洞。站在山上窑洞前,就能领略黄河的美丽、黄河的气势和黄河的雄宏。让人想象到当年的繁荣:河口停满了过往的船舶,河中摇荡着载重的船只,河谷里回荡着船工的号子……在黄河的船上,老远就能看到一排排依山而建的简陋、粗犷、笨拙与厚实的窑洞。窑洞层层见高,逐渐上升,一直叠加。望着这些窑洞,长期在外漂泊的商人,有了一种回到家的感觉,温暖而安定。于是感觉恢复了体力,加快了前进的速度。 
碛口是一座倚在黄河东岸吕梁山怀抱里的典雅古镇,曾在明清时期就极度繁华,因为长时期占据北方商镇的龙头位置。故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称。我想起山西著名作家田东照老师,他曾经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题目就是“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在这里看到黄河,我就想,作家田东照是吕梁人,他不是以这里为背景写的呢?
以前,我不知为什么叫“碛口”,经咨询才知道,碛,就是水中由乱石堆成的险滩。黄河到此,由四五百米的河道,一下收缩到不足百米,落差达到十米。暗礁林立,水急浪高,成为黄河水运的天堑。
而碛口上面,则水流平缓,水面很宽,形成了泊船的天然港湾。
碛口处在北端包头、张家口和南端潼关、风陵渡之间长达七百多公里的中段,恰好弥补了这段区域的交通空白,成为秦晋大峡谷中段东岸的门户,并且是到达太原、晋中的一条必经的路线。从此可以北上京津,南下郑州,东达济南。所以,当时碛口成了内地一个河套地区贸易的重镇,并极度繁华,是当时名噪一时的黄河大商港。 
有人建议,要不要坐上汽艇,到黄河里绕一圈啊?我们欣然同意,既然来了,见到了黄河,哪能不到黄河里绕绕,“不绕黄河心不死”啊!于是,我们一起穿上了鲜亮的桔黄色救生衣,登上了汽艇!
汽艇开的好快啊!我们都感觉有点害怕了。因为汽艇跑起来的时候,前面翘起,后面则快进到水里了。冰凉的黄河水溅起来打湿了我们的衣服,风猛烈地吹着我们的脸颊,我们的脸冻都得都发紫了。 
站在泥泞的路上,面对黄河茫茫的水面,心中感慨着大自然的魅力。风吹乱了我们的头发,泥弄脏了我们的鞋,奔波也将我们折腾的疲惫不堪,但我们却感到非常的高兴。因为我们作为一个山西吕梁人,认识了地处吕梁的碛口,了解了一段晋商的文化,领略了著名晋商码头——黄河大商港碛口遗址。
真是不虚此行啊!

2011年8月5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