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的百官:“陈与义”留给百官人的名言
北宋末期的陈与义,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字去非,自号简斋、恋舜。其先祖居京兆,曾祖父陈希亮在宋代迁居河南洛阳,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爱国诗人。陈与义在北宋
北宋末期的陈与义,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字去非,自号简斋、恋舜。其先祖居京兆,曾祖父陈希亮在宋代迁居河南洛阳,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爱国诗人。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他自陈留避难南奔,曾在余杭任太傅幕僚,后被宰相赏识,因而升迁。历任南宋礼部侍郎、参知政事等职,是南宋是朝廷重臣。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陈与义在临安(今天的杭州)任上,有感于当时南宋朝廷上下官员不以国事为重,依旧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地方纵情享乐,愤而写下了“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之句,然后怒而辞职,带着妻小家人渡过曹娥江,隐居在百官龙山脚下九浸畈的山岙。
陈与义他还在百官街的陈家道地,一片荒芜士地上建筑了一栋房屋,办起了一所私塾学堂,不论百官街里是殷实富裕人家,还是贫穷没钱乡民的子弟,只要愿意读书识字的就一律收为学生。
陈与义做教书先生十分认真,有功夫了还常常从上堰头到下市头走访学生子家庭,因此家长们都非常敬重他,并热情地接待他。
有一年的重阳节,陈与义因为自己家里有点事就给学生放学了好几天,他特地一家一家地去向他的学生家长讲明原由。当他忙忙碌碌地挨家埃户从这家进又在那家出,最后走过糜家桥来到了下市头的糜阳苏家里。
恰巧,这天糜阳苏家里过节,杀了一只鸡,可惜在陈与义上门时,八仙桌上盘子里只剩下半个鸡头了,酒也喝得差不多了,锡酒壶里只剩下一杯酒了。糜阳苏心里非常过意不去,起身想要进灶间再弄点酒肴蔬菜请先生吃。可陈与义却一把拉住糜阳苏不让他去,并笑哈哈爽朗地说:“不必客气,有啥吃啥才显得亲热哩!我就吃这半个鸡头一杯酒吧!”
陈与义一边吃酒啃鸡头一边说明来意并表示歉意,希望家长能督促孩子勤奋读书。百官人素来钦佩陈与义的才智学识,家长便提出来想请他题诗一首。陈与义也不推辞,当即兴致勃勃地提起笔来,在宣纸上一挥而就:“来时三月三,去时九月九。半个鸡头一杯酒,乡亲情意最长久。”
就这样,陈与义写下的表示对待客人亲近、知心、随便和不受拘束的“半个鸡头一杯酒”这句名言,四邻八舍知道后一传十、十传百,不久整个百官,大家都晓得了这句话,流传开了,一直流传到了时至今日,成为了百官人的一句老话。
据说陈与义是百官陈氏家族的祖先。我查阅网上,史书上是这样记载陈与义的:“陈与义,字去非。其先居京兆,自曾祖希亮(陈希亮)始迁洛。故为洛人。与义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liǎnrèn:整理衣襟,表示恭敬),莫敢与抗。登政和三年(1113)上舍甲科,授开德府教授。累迁太学博士,擢符宝郎,寻谪监陈留酒税。
及金人入汴(今河南开封),高宗南迁,遂避乱襄汉,转湖湘,逾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这里特指两广一带)。久之,召为兵部员外郎。绍兴元年(1131年)夏,至行在(南宋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迁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寻以徽猷阁直学士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召为给事中。驳议详雅。又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今江西九江)太平观。被召,会宰相有不乐与义者,复用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六年九月,高宗如平江,十一月,拜翰林学士、知制诰。
七年(1137年)正月,参知政事,唯师用道德以辅朝廷,务尊主威而振纲纪。时丞相赵鼎言:“人多谓中原有可图之势,宜便进兵,恐他时咎今日之失机。”上曰:“今梓宫与太后、渊圣皆未还,若不与金议和,则无可还之理。”与义曰:“若和议成,岂不贤于用兵,万一无成,则用兵必不免。”上曰:“然。”三月,从帝如建康。明年(1138年),扈跸还临安。以疾请,复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陛辞,帝劳问甚渥,遂请闲,提举临安洞霄宫。十一月,卒,年四十九。”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怀念的季节
下一篇:原谅别人就是原谅自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