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李煜

说说李煜

进德修业杂文2025-04-06 06:42:25
每读李煜词,总觉得明白的话里有无尽的深味,却一点也没有雕琢的痕迹,这大概就是洗尽铅华的最高境界吧。不置身其中,恐怕永远难以玩味。我只觉得说不出的好,尽管我不喜欢拿伤感的文字骗人眼泪。鲁迅说,把世界上最
每读李煜词,总觉得明白的话里有无尽的深味,却一点也没有雕琢的痕迹,这大概就是洗尽铅华的最高境界吧。不置身其中,恐怕永远难以玩味。我只觉得说不出的好,尽管我不喜欢拿伤感的文字骗人眼泪。鲁迅说,把世界上最美的花刻意的描绘一番,让读者相信那是世界上最最美丽的一朵,然后突然将其揉碎,这就是悲剧。我总以为,这样太过残忍。其实,文艺的功效应该是使人快乐。悲的东西,可以让人看些,但也不要太过夸张。如果仅仅为了赚人眼泪,实在没有意义。当然,人是社会的产物,应该理性的正视现实,为此,应该看一看秋风一样使人清静的东西,而李煜词,每每写到人的心灵深处,冷静,忧伤,但却不会令你号啕大哭。那么,说说李煜吧。

一、李煜的生平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徐州人。因其是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世称“李后主”。青少年时代,在中主李璟的荫育下,度过优游卒岁的享乐生活,养成豪奢的习惯,但其感情细腻,南唐浓厚的宫廷文艺学术气氛,给天资聪慧的他以极深的影响。961年,南唐迁都洪州,他被立为太子留金陵监国,同年6月李璟死,他即位金陵,开始偏安江南15年的帝王生活。其间,遭受子夭妻亡的家庭悲剧,造成极大的精神创伤。975年,宋军攻至金陵,李煜肉袒出降,次年,被宋军押至开封,白衣纱帽待罪明德楼下,辱封“违命侯”。入宋后,被软禁在“赐第”中。因其词含亡国哀怨,令宋太宗衔恨在心,978年,派人将其毒死,时年仅42岁。

二、李煜的词作
李煜早期的作品以反映沉溺声色、纵情逸乐的宫中生活为主,如专写美人口的《一斛珠》,写与小周后偷情的《菩萨蛮》等。其艳词虽不脱“花间”旧格,却也写得真切率直,直白浅露的述说,已见相当的功底。不过,李煜的不检点的个人生活很快就烟雨空蒙了。
李璟死,李煜在金陵做个偏安一隅的小皇帝。在经历了人去屋空的家庭不幸后,李煜对小王朝的内外交困的局面不能不正视了。沉痛的离愁别恨成了他的心绪;哀婉阴郁的感伤成了他的基调:“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捣练子令》)显然,这之后的李煜,大不同以前了。他已从描绘外界的事物转入内心情感的表白,孤独,惆怅,无奈,难以明言、牵肠挂肚的茫然而又抑郁。那沉痛的心情化为这一首:“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然而,这并不是李煜词章中最感人的部分。
随后的李煜,由皇帝突然变成了阶下囚,三年的囚徒生活,使他饱尝了炼狱之苦。蒙受国破家亡、苟且偷生的奇耻大辱,时时遭人讥讽,常常以泪洗面的李煜,真是“往事不堪回首”了。他悲痛的写道:“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那追念故国、痛念江山的情怀,再也压抑不住了,李煜的心情很乱,很困惑,在《浪淘沙》里他这样写道:“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又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时候的李煜,已经是一个充满了怀恋、悔恨、悲愤、哀愁的人了!
纵观李煜词作,即可分为这三个时期:写宫廷享乐生活的;写离愁别恨的;抒发亡国之悲的。当以第三部分成就为最高。

三、李词的境界
前人对李词的境界多有评说。清沈雄《古今词话》说,后主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饶烟水迷离之致。”
显然,李煜前期的词作充满歌舞宴饮、粉黛衩裙的宫廷气息,思想意义是不高的,很可以看到西蜀词派的继续。但是,不能不说的是,李煜后期的词作则有着感人的艺术力量,那是唐五代任何其他词人所无法比拟的。这是为什么呢?“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李煜天性柔弱,在词的创作中,容易引发联想,加大感情容量。李煜又是嗜佛的,在抒发个人哀伤时,自然萌发人生悲悯之念,给人以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虽说,在词中所表现的人生愁恨只是个人的情触,然而血泪写成的不朽之作,无疑反映了人类悲悯的普遍性,为历代读者所共鸣。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李煜用清雅朴实的格调,在艺术上创造的伤感境界,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颠峰!

四、李煜的性格
史书记载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其实,李煜是个性格柔弱、多愁善感、思想极其细腻的人。他善于从身边或自身捕捉思想素材,歌以词章。无论是在养尊处优的皇子生活中,还是在后期的囚徒生活中,都可以看到这一点。这种性格使他易于接触女性,也乐于接触女性。并且对词章、音律、书画方面颇感兴趣,而与政术权变方面并无一点长进。李煜是个天生的艺术好材,却不是个政事的料子。可惜,李煜的个性发展并不顺利,因其长在皇家,处在末世而不思国事,谁都会认为这是个声色犬马、活在靡靡之音中的、不恤政事、十足昏庸的骄侈好色之徒!其实,李煜柔弱喜文的性格早就告诉世人,他是个李白,而不是曾国藩。假如让李白当皇帝,他一定是个十足的花天酒地的家伙,而曾国藩却生就是个当官的好材料。几百年后,灭了南唐的赵宋同样也出了位这样的皇帝啊。李后主和宋徽宗,两人如出一辙,不过嗜佛,一个尊道;一个喜词,一个好诗;一个喜欢小周后,一个喜欢李师师;一个国亡被毒死,一个国亡被折磨死。难怪元代脱脱撰《宋史》《徽宗记》,不由掷笔叹曰:“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是的,他们都不是当皇帝的料。
封建君主的世袭制,使得有德不可居,有种方可居。李煜作为中主李璟的儿子,作为册封的太子,在李璟死后,便自然要继承皇位。然而,正是他的弱项。面对虎视眈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