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议校长的棍子
十一长假,读高三的女儿,告诉了我一件有趣的事,说是,他们的校长在放假的前一天晚上,左手拿着一个特制的长手电筒,右手拎着一条长长的棍子,若是在校园的操场发现谈恋爱的学生,不由分说,统统棍子伺候。女儿说这
十一长假,读高三的女儿,告诉了我一件有趣的事,说是,他们的校长在放假的前一天晚上,左手拿着一个特制的长手电筒,右手拎着一条长长的棍子,若是在校园的操场发现谈恋爱的学生,不由分说,统统棍子伺候。女儿说这番话的时候,很兴奋,也很来劲,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这件事在我心里,产生了一种隐痛,我很难想象拎着棍子蹑手蹑脚四处搜索目标的校长,当时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痛苦的想象,鞭子一样不时地挞伐着我的心,我是从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也当过几年教师,我完全可以理解校长的良苦用心,校长的做法无非有两点,一是给早恋的学生敲响警钟,小心棍子,把不健康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通过棍打,震慑学生的心灵罢了。让学生把心收回到学习上来。
可是学生的早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恐怕用棍子去打、去惩罚是解决不了实质性问题的,如果校长的这一棍子,能打的尘土飞扬,能把早熟的学生打到清华、北大,那就打的恰到好处,打的伟大。可问题的关键是打在学生身上的这一棍子,能否真能打痛学生的心灵,打准学生的要害,打醒学生的自我意识,这才是最重要的,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哪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面对学生的早熟,我以为老师和家长,有必要共同关心这一事情,做到知己知彼,学生之间的相互欣赏、相互钦佩,最终导致相互爱恋,这本无可厚非,错就错在欣赏得不是时候,钦佩得不是时机,如果老师和家长能从学生心里状态方面,给与正确的、及时的、贴心的疏导,真正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自己的言行走向规范,我想会比棍子更有效果。邓州市一高中,现是省级示范高中,让一个堂堂的校长,亲自拎着棍子,不辞劳苦,全副武装,地毯式搜索,这毕竟不是一件令人乐观的事情,真的也很难为我们的校长大人了,如果我们的每一个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校长的一番苦心,也算是的对校长一种莫大的安慰了,校长这样做,究竟是图个啥呢,无非是想让自己的学生多考上几个名牌大学,多出几个国家有用人才,你谈不谈恋爱关校长个屁事,谁也不会给我们的校长多发或少发一点工资,校长能放下架子,“手拎棍子,亲临一线”真的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仅此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跳出棍子的束缚,从思想教育入手,耐心细致地说服学生,教育学生,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果如此,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韩愈在《师说》中这样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其中的传道二字,该怎样去理解呢,要是韩老先生活到今天,看到校长的棍子,恐怕也会毛骨悚然了,我不否定棒打出孝子的旧人古训,也不否定棍子的威力,更不否认校长赋予棍子的权利,如果校长的棍子,真能打出个“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境界,我呼吁所有的为师者,都放下教鞭,全都操起自己的棍子,那整个校园不就成了棍子队、棍子帮了吗?我这样说并不是绝对反对校长的棍子,只是不提倡经常拿起这种棍子,关键是要打到实处、打出效果,但完全不能全凭棍子,我们要在棍子之外大作文章,否则就是棍子满天飞了。愿我们的学生,都能够自觉的克服自己心理上的障碍,走出棍子所及的范围,在优美宽敞的豪华校园里,好好学习,奋发向上,别再辜负校长和家长的期望了,别让为师者再为棍子之事挖空心思、为棍子忧心仲仲、为棍子而备受良心责备,也愿校长的棍子永无用武之地,我想没有棍子的校园,应该是一个更和谐的校园,就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谢谢校长的棍子,再见了,校长的棍子!
版权声明:本文由zhaosf123传奇新服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诗的革命》的一些补充
下一篇:中国影视界一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