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杂记(之十)

旅行杂记(之十)

常足杂文2025-03-25 20:06:56
1966年9月中旬,是我的小儿子Li这个小生命降临这个纷杂世界的日子,这也正是中国红灾泛滥的初始阶段。当时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正从三年人祸中甦醒过来。城市居民那两个命根子一样的小本本中的内容,也逐渐地
1966年9月中旬,是我的小儿子Li这个小生命降临这个纷杂世界的日子,这也正是中国红灾泛滥的初始阶段。当时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正从三年人祸中甦醒过来。城市居民那两个命根子一样的小本本中的内容,也逐渐地多了起来(粮食供应卡和副食卡)。记得生Li时,凭产院开具的婴儿出生证明,可以多供应十斤细粮、二斤白糖、三斤鸡蛋和半斤食用油。这了了的一点点还算作营养品的食物,理所当然的要自掏腰包来购买。
上文最后的一句话,听起来好象是废话。你自家生孩子,给产妇增加点营养——且不说这几斤细粮、几斤鸡蛋和白糖,算不算营养品,能不能补充产妇身体所遭爱到的损失——你不自己掏腰包去购买那几斤细粮、白糖和鸡蛋,你总不会异想天开以为会有免费的午餐吧?
但令我这个赴美探亲的大陆佬大跌眼镜的是,在美国真的有人埋单为你提供免费的午餐,而且还顺便提供早餐和晚餐。
Ge一家来到美国,在生育上不再受限制了,所以在纽约又给我们生了个小孙子,我和老伴赶在这个时候来美国,正是为了分享上帝赐给我们的这一份大喜乐。但也存在着一分忧虑。Ge家添人进口就四口人了,儿媳由于怀孕、生产、育儿,三两年内是不能工作了,四口之家的生活重担必然地落到Ge的身上,其压力可想而知。
在Ge家住了一个月之后,正赶上Ge和Ling那天带着孩子和孩子出生的一应文件,去WIC办事处办理参加WIC营养计划的事宜。他们回来时,Ling领回了一叠各种面值的食物专用支票,饭后她在整理和计算这些票据,其品种和数量我照录如下:
一、小孙子的份额:(1)浓缩即溶特制奶粉9罐(大约9磅);(2)麦片一磅;(3)100%果汁一瓶(大约1磅)。
二、Lian(产妇)的份额:(1)6桶鲜奶;(2)一磅奶酪;(3)3桶果汁;(4)30个鸡蛋;(5)麦片一桶(2磅);(6)花生酱一瓶。
孩子的营养食品一直免费供应到满五周岁为止,而孩子妈妈,如果给孩子喂养母乳的,可供应一年,不给孩子喂养母乳的,供应6个月。我粗略计算了一下,仅妈妈的一项,平均每天可吃到一个鸡蛋、435ml牛奶和若干奶酪、果汁等食物。远远超过了我们国家一位领导人的一个善良的愿望——每天每个中国人都能喝上一杯鲜奶。
食物支票上都印有营养食品的品种和数量及金额,这些食物的品种和数量,都是由WIC营养医生根据产妇和婴儿身体的需要搭配发放的,拿着这种支票到任何一个超市或食品商店,都可以买到支票上所列的品种和数量的食品。Ling把所有的支票核算了一下,数额总共为206美元,相当于1500元人民币。
Ge还告诉我,这不是美国的政府行为,但所发放的营养食物都必须附合联邦政府的有关标准。WIC营养计划这个组织既然不是政府行为,这笔庞大的运作经费来自何方——私人捐助。
在美国有名目繁多的各种慈善组织,对老人、残障群体、家境困难的大学生、单亲子女、低收入家庭……反正一切弱势群体,都有专门的机构在关注着他们。这里我仅说到了家境困难的大学生,而没说有同样困难的中学生。道理很简单。在美国适龄的儿童和青少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到高中三年级,实行的都是免费教育,包括他们在学校吃的那两顿早餐和午餐。并且不管你来自何方,有没有合法身份,是不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子女,只要你是适龄的儿童或青少年,你就和美国正式公民一样地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包括那两顿免费早午餐。这里我又说了一句大陆的习惯用语“农民工”。但我到美国这么些日子了,还没看到一个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倒是走进了一家新泽西州的农民家的院落,地里是已经成熟但还没有收割的大豆。主人没在家,院里停放着一些农机具,有一座大谷仓和一栋雪白的上下三层的小洋楼,还有座自动卷簾门的车库。他们的居住条件只比城里居民的好,而绝不会比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差。
孕产妇和婴儿能享受到这种待遇,需要什么特殊背景和手续吗?——对不起,我的思维逻辑还是中国大陆的那种定势,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套用大陆的习惯用语——不必,WIC才不管你是不是美国公民,还是有绿卡的合法移民抑或是偷渡客,在你产前或产后,有你那只鼓起的肚子或孩子的出生证明就行了。不,还得有你在纽约州居住的证明,这简单,有你名下的水电煤气的收费单据就顶用了。还得有你家庭收入证明,这也简单,拿出你的银行卡或工作单位证明就行了,目的只是为了核实你是否是低收入家庭和纽约州的居民,并且,有关这些个人资料,WIC都是为你保密的,绝不会向任何机构透露这些资料中的任何一点细节,而给你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偷渡到纽约的非法居留者自可以放心。

2006年11月2日于Ge寓所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