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亲临现场有什么好张扬的

领导亲临现场有什么好张扬的

衡荜杂文2025-04-12 18:35:10
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报道标题“山区部分乡镇突发洪涝灾害,县领导亲临现场指导抢险救灾”,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亲临现场指导”这几个字在对各级领导工作的报道中使用频率很高,如亲临现场指导排险、亲临现场指导救援
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报道标题“山区部分乡镇突发洪涝灾害,县领导亲临现场指导抢险救灾”,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
“亲临现场指导”这几个字在对各级领导工作的报道中使用频率很高,如亲临现场指导排险、亲临现场指导救援、亲临现场指导施工、亲临现场指导整改、亲临现场指导勘察、亲临现场指导培训、亲临现场指导搬迁等。
我就不明白了,领导亲临现场有什么好张扬的?现场的工作该不该你管?该你管你就得来,来是你的本分。就向上面说的“山区部分乡镇突发洪涝灾害”,是不是你县领导该管的事?当然是,不来反而就是你失职;如果这事不该你管,你“亲临”干嘛?来就来,凑个热闹也就算了,还指导?凭什么要你指导。既然是指导工作当然要亲临现场,不来现场了解情况,还想靠听汇报、看材料就发号施令?所以,“亲临现场指导”传播给读者的信息往往是负面的,一是领导是万能的,领导一到,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二是领导能下基层来,不容易,稀罕,应该享有顶礼膜拜的拥戴和厚爱。三是有向领导献媚讨好的嫌疑。明明是一些领导的常规性考察、调研活动,大到省、部、市、厅、局,小到县、区、镇,甚至一个处领导检查本处的工作也要冠上“亲临指导”光环。很平常的一个公务行为,就这样被塑造成神圣化的仪式。
其实,“新闻向权力献媚”的套话,看多了就见怪不怪了。只要领导一出门,“亲临”不说,夏天还往往是“冒着酷暑”,冬天往往是“顶着严寒”。不知那些为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付出辛勤汗水,真正“冒着酷暑”“顶着严寒”,在建筑工地搬运的、抢修电力的、道路施工的、送外卖的、踩三轮的人……,他们看了这样的报道是何感想。
再看看每有重大险情和重大事故发生时,更高一级的领导就出现了。“指导”也就上升成了“指挥”。因为领导级别更高,连篇累牍的报道就更多了。什么某某地发生泥石流省市领导亲临现场指挥抢险、某某地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省长亲临现场指挥、高速公路某某段今晨特大车祸,市委书记亲临现场指挥组织抢救、某某矿难救援仍在进行,省委书记亲临现场指挥、某某地装有烟花爆竹的一货运车厢发生爆炸,省市领导亲临现场指挥抢险等等。
突发重大事件领导亲临现场掌握情况,作阵督战,或表达一下表达慰问、关怀和鼓励无可厚非,但要说到指挥,是否有夸大的成分?首先领导日理万机,百务缠身,突临现场情急之下是否能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宏图大略?第二,各种应急预案和措施的制订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比如煤气泄露和抗洪抢险,两者的解决方案或措施就完全不同。我们的领导,不可能是各个领域的专家,现场指挥的职能是否能举重若轻地担当得起?看过电视,报纸报道的观众都知道,领导来到现场,也不外乎“目前工作开展得怎样”“还有什么困难”“群众们能吃饱穿暖吗”“一定确保群众们安全”……。既然如此,“现场指挥”的说法不如落实在具有相关专业的专家身上,起码电视机前观众的心能踏实一些了。
不论在什么场合,领导亲临现场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过分的张扬让人反感。如果是想通过这种新闻视线的转移,使大众不会指责政府在灾难面前的失职行为、忽略思考和分析1998年为什么会发生长江大洪水,2007年太湖流域为什么蓝藻会大爆发,恐怕就更违背新闻媒体的责任和使命吧。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