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阳关

西出阳关

赃诬散文2025-05-09 20:30:53
阳关位于玉门关之南,南阳北阴,故名阳关。它与玉门关同为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必经关隘,更是我国古代西部边防重要门户。在敦煌过了玉门关,进了莫高窟,爬了鸣沙山,看了月牙泉,很多旅游团便打道回府了。然而在这河
阳关位于玉门关之南,南阳北阴,故名阳关。它与玉门关同为丝绸之路通往西域的必经关隘,更是我国古代西部边防重要门户。
在敦煌过了玉门关,进了莫高窟,爬了鸣沙山,看了月牙泉,很多旅游团便打道回府了。然而在这河西走廊上阳关却是我情有独钟的一个诗境、梦境,孩提时吟唱的“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竟让我大半辈子对阳关魂牵梦萦,西出阳关的意境始终是我心底抹不去的画面。阳关,它还是那么荒凉、寂寞,那么令人感伤吗?我梦中的阳关还是王维“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李昂“春云不变阳关雪,桑叶先知胡地秋”的阳关吗?
我问旅行社为什么没有阳关的景点安排,原来通往阳关线路上只有阳关一个景点,且阳关遗址上只有一个烽火土墩,不像玉门关还有个城门在那,因此很少有人愿意去,旅行社组不了团。要去只有自己租车。
在敦煌两日游的时间里,我一直打听有无跟我志同道合的人要去阳关。皇天不负苦心人,第二天下午,在月牙泉边我终于邂逅到一对青年也想去阳关。于是,我们在鸣沙山“走驼观沙”,并囫囵吞枣地在月牙泉边转了转,照了几张相,一个半小时我们便早早结束了鸣沙山、月牙泉的游玩。小轿车朝敦煌市西南七十公里外的南湖乡古董滩方向驶去。一路上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荒凉,倒是比春风不度的玉门关有了些许生气,无垠的戈壁滩时而出现片片绿洲,公路两旁是敦煌葡萄基地,听说这儿葡萄园的老板个个都腰缠万贯。极目远眺,横贯青海和甘肃边界绵延千里的祁连山脉尽管是夏天仍然白雪皑皑。车子渐近古董滩,荒凉随之渐入眼帘。早听说“阳关道上,黄尘漫漫”,今日天公作美,风不是很大,万里碧空如洗,眼前一片清明。
下午5:40,车子停在阳关博物馆门前,迎面是一尊高大的张骞策马雕塑。张骞是驰名中外的丝绸之路开拓者,他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西通道,使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欧洲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促进了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但张骞跟阳关并没有什么关系,他出使西域走的是玉门关。不过,张骞出使西域也给阳关带来了繁荣昌盛。据史书记载,自从西域开通以来,便有了丝绸之路上商队、使节、军队、僧侣、探险家的往来奔走。中国大量的丝织品被运往欧亚各国,西方的宝石、香料、玻璃器具等也东运中国内地。《后汉书·西域传》:“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描述的就是这种情况。
景点工作人员安排我们先去展览厅参观。展览厅里有很多图片和在阳关一带出土的文物,训练有素的讲解员不乏风趣幽默,她说古代汉人把塞外民族叫做“胡”,塞外的东西前面都冠以“胡”字,如:胡琴、胡椒、胡桃、胡萝卜等,胡人说话我们汉人听不懂,估计“胡话”、“胡说”就是这样来的。逗得游客哈哈大笑。这时有人发问:胡人喜欢生吃牛肉羊肉,手嘴并用,既撕又扯,“胡扯”是否由此而来?讲解员嫣然一笑:“值得研究”。
走进景区,前方一座两米多高的雕像手举酒杯迎接着远方来客,我想应该是王维吧,走近一看,雕像旁边立了一块石头,上面写的正是王维的《渭城曲》,该诗是王维为送友人去关外服役而作,启程之际,殷殷劝酒,依依惜别,几许悲壮,几许苍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优美凝练的诗句不经意间竟使阳关名声响彻古今。此诗一出,便被谱成琴曲《阳关三叠》,后经艺人反复吟咏,悲凉凄婉之感、离愁别恨之情得到升华,催人泪下的千古绝唱赋予了阳关丰富的文化内涵。起风了,耳边亦真亦幻飘来《阳关三叠》的乐曲:“……长途越渡关津……依依顾恋不忍离……无尽的伤感……”,好像是谁在风沙中诉说着阳关千年的悲欢离合。
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这条古老的东西方通道曾经繁荣兴盛了千年之久。期间,汉军多次挥师西向,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那千骑卷平岗的热烈屡屡打破旷野的寂寞。宋元以后随着海上交通的建立,丝绸之路逐渐衰落,阳关因之失去了商城的贸易作用,人们纷纷弃城而去。流逝的岁月湮没了荒城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留给人们的只有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诗句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漶:“阳关唱彻,断尽离肠声哽咽”、“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一声”、“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寂寥、萧瑟、苍凉、悲情已凝结为阳关特有的凄美和强烈的艺术形象。
阳关城的荡然无存至今是个迷。阳关一带并非大沙漠,而主要是戈壁滩,所以这里的地形地貌基本上是千年不变的,说被流沙掩埋非常牵强,这一带连千年前的戍边将士低矮的坟墓至今还在。而据我在当地的探访以及敦煌之行沿路看到的现象分析,应该是被人们挖走作为土地栽种植物去了。因为大西北的城墙、烽火台的建筑跟内地不同,无石,无砖,都是一层黄土一层芦苇加糯米浆筑成的,黄土是从外地运来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而这千里戈壁滩最稀有的就是土地,于是千余年来人们便渐渐地将废物变宝了。
阳关遗址上只残存一座被称为阳关耳目的汉代烽火台耸立在景区制高点的墩墩山上,历尽千年沧桑的烽火台正用那苍凉和粗犷的轮廓述说着曾经的繁荣与衰败以及依然的迷茫与高傲。
墩墩山下新近修建了一排亭廊,游人漫步在长廊里既可欣赏当代名人的诗词书法,又可凭吊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不到阳关,永远也不能理解什么是天宽地阔,什么是粗犷豪迈……
亭廊后面是一个较陡的长坡,下面是一片广阔的平坦地面,那居然就是古代的阳关道,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的谚语。“阳关道”是一种象征,踏上阳关道就是走向光明,就意味着成功。我想西出阳关的人是不会有这种想法的,因为他们满怀苍凉与悲情,他们知道前途十分艰险。死亡之海罗布泊、骷髅城、黑河、风沙掩埋的楼兰、八百里火焰山都在这一带;而西出阳关胜利归来的人则充满豪情、自信和喜悦,正所谓“走尽崎岖路,踏上阳关道”。唐僧玄奘出玉门关取经,入阳关晒经,李世民闻讯即令敦煌军民前去阳关迎接;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千里迢迢,踏尽坎坷,终于走上阳关道来到中华大地。
阳关道南面是一望无际的沙滩,错落起伏的沙丘精致而自然地排列着。以前,沙梁之间的砾石平地上到处散落着古代的钱币、兵器、装饰品、陶片等古
标签
相关文章